洙泗源流一?东,若为山斗仰文宗。
写怀每见倾三峡,飞梦空传到九重。
老去无心嗟失马,生来有志慕乘龙。
圣贤物色浮云外,何事当年禄万钟。
洙泗源流一?东,若为山斗仰文宗。
写怀每见倾三峡,飞梦空传到九重。
老去无心嗟失马,生来有志慕乘龙。
圣贤物色浮云外,何事当年禄万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钧所作的《呈陈献章先生》。诗中表达了对陈献章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执着与向往。
首联“洙泗源流一东,若为山斗仰文宗”,以洙泗之水比喻陈献章先生的学问如同源头活水,滋养后学,其地位如泰山北斗,令人仰望。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陈献章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
颔联“写怀每见倾三峡,飞梦空传到九重”,进一步赞扬陈献章先生的才华横溢。倾三峡形容其文思如江水滔滔不绝,飞梦空传则指他的思想和梦想能够超越现实,达到极高的境界。这两句诗生动展现了陈献章先生在文学创作和思想探索上的卓越成就。
颈联“老去无心嗟失马,生来有志慕乘龙”,表达了陈献章先生在晚年仍然保持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失去激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年轻时就怀揣着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梦想,如同渴望乘龙飞翔的少年。这两句诗既是对陈献章先生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其一生追求学问精神的颂扬。
尾联“圣贤物色浮云外,何事当年禄万钟”,最后两句诗通过对比圣贤与世俗的荣华富贵,强调了陈献章先生更看重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非物质的享受。这里的“圣贤物色”指的是陈献章先生追求的精神境界,“浮云外”象征着超越世俗的高远理想,“何事当年禄万钟”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即追求物质财富不应成为人生唯一的目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陈献章先生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在学术和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更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知识不懈追求的精神。
忆昔尝北征,挂席渡扬子。
铁瓮城边王气收,三山明灭海云里。
一夜西风入广陵,沸天歌地动芜城。
千秋万载伤心地,明月高楼酒自倾。
诸君意气动南国,甘泉山畔逢颜色。
为歌长铗上君堂,感君倾盖开胸臆。
高堂灭烛正留宾,燕歌赵舞欢无极。
翠釜晶盘金叵罗,珠帘绮阁映微波。
筵前未歇莲花舞,道傍忽听《骊驹》歌。
骊驹不可驻,新知渐成故。
杨柳落邗沟,佳人渺天路。
江水东流北固高,冲风骇浪难飞渡。
男儿三十未成名,今朝白眼向谁青。
萋萋碧草江南陌,两度相思空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