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悼陈伯修殿院·其三》
《悼陈伯修殿院·其三》全文
宋 / 黄裳   形式: 七言绝句

少年科第少能攀,未及登庸梦已阑。

岂意盖棺尤有地,于飞同在戏鱼山。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为悼念陈伯修殿院所作,名为《悼陈伯修殿院(其三)》。诗中表达了对陈伯修未能实现年轻时追求功名之梦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对其身后仍能有所作为表示感慨。

首句“少年科第少能攀”,描绘了陈伯修年轻时渴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但未能如愿的情景。科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重要途径,象征着个人社会地位和成就的象征。然而,“少能攀”表明他的努力并未得到预期的结果,流露出一种遗憾与失落。

次句“未及登庸梦已阑”,进一步说明陈伯修虽未达到功名的顶峰,但其追求功名的梦想已经破灭。这里的“登庸”指登上权力的巅峰,暗示陈伯修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使得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第三句“岂意盖棺犹有地”,转而表达出一种意外与感慨。意即陈伯修虽然未能在生前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在死后,他依然能够找到安息之地,这或许是对他的另一种形式的认可与安慰。这句话蕴含着对生命短暂与不公的思考,以及对逝者后世影响的肯定。

最后一句“于飞同在戏鱼山”,以具体场景描绘陈伯修与他人共处的安详之地——戏鱼山。这里可能寓含着对陈伯修在另一个世界中获得平静与满足的想象,与首句形成呼应,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祝福。同时,“于飞”一词也借用了成语“鹏程万里”的典故,寓意陈伯修虽生前未能展翅高飞,但在死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超越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伯修一生追求与最终归宿的描述,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对其人生轨迹的感慨,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生死、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探讨。

作者介绍

黄裳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题马四首·其二

八尺权奇白鼻騧,东来万里自流沙。

雄高顾盻深沉志,立仗偏宜在帝家。

(0)

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

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

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

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

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

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

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0)

和梅边汪提干

我梦稽山阴,茂林映修竹。

鉴湖八百里,眼看不盈掬。

管领天下清,此乐梅边独。

几欲驱车去,云根夜同宿。

山空秋月明,安期未可卜。

蓬莱水清浅,褰裳同往复。

径谒蔡少霞,不待青童覆。

共草新宫铭,调高语圆熟。

(0)

诗一首

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

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0)

偈一首

溪声广长舌,山色清净身。

八万四千偈,明明举似人。

(0)

六祖赞·其一

七百高僧总会禅,眼空四海鼻辽天。

黄梅若也无私曲,有甚衣盂到汝传。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