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岂私贫我,看书每自疑。
寸心即知己,不用世人知。
天岂私贫我,看书每自疑。
寸心即知己,不用世人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七绝句(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个人心境的理解。首句“天岂私贫我”以反问的方式,暗示上天的公正无私,并非偏向于贫穷之人,强调了知识的普适性,不论贫富皆可获取。次句“看书每自疑”,表明诗人阅读时深入思考,对知识有着质疑和探究的精神,体现了学者的求知态度。
后两句“寸心即知己,不用世人知”,诗人强调内心的满足感,认为真正理解书中的智慧就是自己的知己,无需向外界炫耀或得到他人的认同。这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人格特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知识的珍视、自我认知的坚定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了宋代士人独立思考、追求内在价值的精神风貌。
东风作轻阴,寒雨半成雪。
端居政不怡,况子有远别。
子本江汉英,所学重名节。
平生爱君心,讵忍结吾舌。
一疏天九重,冗食愧饕餮。
皇恩真浩荡,暂遣谢朝列。
迢迢西入关,山水几盘折。
从来行路难,士岂动忧悦。
相送城东门,车声晓幽咽。
劝子酒一卮,世故若骚屑。
勖哉夷险地,仗此一寸铁。
不久应赐环,离歌勿终阕。
众山矗矗如排空,左错右互肝肺重。
岚氛滃地似无足,上有树杪浮菁葱。
两厓擘铁泉迸玉,中见百丈垂长虹。
烟江沈沈纳此泻,天影浩荡吞孤篷。
君泽君泽具此胸,我谓圭远将无同。
高堂突兀出奇观,巴蜀落眼何时通。
我家茅堂不称是,君家昼锦宜县中。
因之卷赠报昨辱,一轴百里吹长风。
晋人爱书学野鹜,庾家诸郎真不俗。
迢迢青昼图画开,此鸟依然在人目。
良工手握五色毫,写出江南秋一幅。
羽毛绚日殊分明,蜀锦新裁仍细簇。
荷花似避颜色鲜,摇落红衣动盈掬。
将身不入樊笼中,长年占断澄江曲。
虽然水面只卑飞,远志冲霄比鸿鹄。
弋人慎勿张虞机,任渠自下清波浴。
瓦缸满注春泉碧,谷雨晴时分藕植。
地切云霄雨露多,抽叶如盘高数尺。
薰风初试花两三,叶底参差红未酣。
盛夏繁开十馀朵,越罗蜀锦光相涵。
碧窗沈沈捲帘幕,红尘不到炎熇薄。
逼人幽韵天上来,绝品浓香月中落。
最后一花开更奇,玉碗寒冰净洗脂。
世上凡情爱桃李,花中君子谁能知。
商飙且莫吹成菂,留取仙葩伴閒寂。
何当唤起濂溪翁,共挹清芬谈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