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扫虬檐,梅侵鸳瓦,捲帘归雁飞斜。
如此春光,可堪鬓点霜华。
支筇背锦寻游处,漾酒旗、芳树青遮。
那人家、曾听当垆,曲按红牙。
凄凉南浦平沙,记兰桡小舫,绣毂轻车。
草碧河桥,年年怨别天涯。
伤心怕望长桥路,尽水村、都种桃花。
映桑麻、一任渔郎,误泛仙槎。
竹扫虬檐,梅侵鸳瓦,捲帘归雁飞斜。
如此春光,可堪鬓点霜华。
支筇背锦寻游处,漾酒旗、芳树青遮。
那人家、曾听当垆,曲按红牙。
凄凉南浦平沙,记兰桡小舫,绣毂轻车。
草碧河桥,年年怨别天涯。
伤心怕望长桥路,尽水村、都种桃花。
映桑麻、一任渔郎,误泛仙槎。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篇“竹扫虬檐,梅侵鸳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景象,竹叶清扫着屋檐上的积雪,梅花悄然绽放,侵占了屋顶的瓦片,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捲帘归雁飞斜”则通过归雁的形象,传递出时光流转和旅人的思归之情。
“如此春光,可堪鬓点霜华”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尽管春光美好,但自己却已鬓发斑白,增添了人生的沧桑感。接下来,“支筇背锦寻游处”描述了词人拄杖寻觅昔日游玩之地,酒旗掩映在绿树丛中,昔日欢声笑语似乎还在耳边。
“那人家、曾听当垆,曲按红牙”回忆起往昔的热闹场景,女子当垆卖酒,乐师演奏着悦耳的曲调,如今却是物是人非,只剩凄凉。下片转而抒发离别之苦,“凄凉南浦平沙”描绘了分别之地的荒凉景色,河桥边草色青青,每年的离别都在此地发生,令人伤感。
“伤心怕望长桥路,尽水村、都种桃花”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看到长桥和满眼的桃花,词人心中更添悲凉。最后,“映桑麻、一任渔郎,误泛仙槎”借渔夫误入仙境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无法挽回的过去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高阳台·登楼》通过景物描写和回忆,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留恋。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