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金山寺再叠苏轼韵》
《游金山寺再叠苏轼韵》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册府常披舆地图,西极江源东竟海。

中流银发能许长,氐父乃如黍米在。

获金名易裴头陀,祗园高下临澄波。

自兹胜迹擅吴下,骚人禅客游恒多。

南国重来命巡楫,风恬浪静韶春日。

佳境毕景不能穷,琳宫梵宇层楼赤。

石?万劫埋仙魄,髯翁吟际髯应黑。

今来古往炽然明,不迁者存底用惊。

福地只宜泯六识,山色江声定何物。

印公留带可镇山,当时公案足警顽。

苏公不言言未已,试看衮衮东流水。

(0)
鉴赏

此诗《游金山寺再叠苏轼韵》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全诗以游历金山寺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句“册府常披舆地图”,开篇即以“册府”象征知识的宝库,引出对地理知识的探索,随后点出金山寺位于西极江源与东海之间,地理位置独特。接着“中流银发能许长”一句,以“中流”指长江,描绘出江水的浩荡与银白的波光,形象生动。

“氐父乃如黍米在”运用比喻,将金山寺比作藏于谷粒之中的珍宝,强调其珍贵与不易发现。接下来“获金名易裴头陀”一句,赞美了金山寺的名声如同裴头陀般广为人知。

“祗园高下临澄波”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环境的宁静与美丽,“自兹胜迹擅吴下,骚人禅客游恒多”则点明金山寺作为江南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南国重来命巡楫,风恬浪静韶春日”写出了再次游览金山寺时的愉悦心情,以及春日里风平浪静的美好景象。“佳境毕景不能穷,琳宫梵宇层楼赤”则赞叹金山寺建筑的精美与宏伟。

“石?万劫埋仙魄,髯翁吟际髯应黑”通过描述石像与髯翁的形象,展现了金山寺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深邃。“今来古往炽然明,不迁者存底用惊”表达了对金山寺历史传承的感慨。

“福地只宜泯六识,山色江声定何物”则借山水之声,暗示了金山寺的超凡脱俗。“印公留带可镇山,当时公案足警顽”赞扬了前人的智慧与贡献。“苏公不言言未已,试看衮衮东流水”最后以苏轼的诗句收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金山寺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金山寺深厚情感与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四月从驾诣德寿宫与诸公会食于和乐楼是日借洪景严承旨马戏云从驾滥骑承旨马朝天叨缀舍人班异日再集胡舍人邦衡云不可不成篇也遂于楼中足之

殿坳经幄侍清閒,学术空疏愧在颜。

从驾滥骑承旨马,朝天叨缀舍人班。

登楼虽喜民和乐,论事还惊世险艰。

圣主英姿同艺柤,诸君何苦恋湖山。

(0)

钱夫人挽词

忠孝之家女亦良,教传彤管有遗芳。

藁砧旧擢儒林秀,桂子新飘月窟香。

方拟鱼轩沾宠渥,遽惊风树变凄凉。

稽山鉴水青春暮,薤露声中恨更长。

(0)

秦望阁

纸上观秦尚过秦,那堪山作眼中尘。

为言高阁登临者,莫作秦人视越人。

(0)

次韵濮十太尉赏梅

春向群芳顶上来,可人风味亦奇哉。

未于茅舍疏篱见,先为金枝玉叶开。

竹外横斜才数点,笛中摇落已千堆。

因公撩我惜花意,深忆去年湖上杯。

(0)

楚灵王

章华台就国被繇,徵会诸侯意气骄。

楚众已离犹不悟,近臣徒为颂祈招。

(0)

太伯

太伯高风不可追,雁行接羽共南蜚。

莫言断发便无用,犹有荆蛮慕义归。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