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问北来者,相传尽不同。
三宫在何许,万姓堕愁中。
春草活腥绿,雨花啼惨红。
人间至微物,今亦怨天公。
屡问北来者,相传尽不同。
三宫在何许,万姓堕愁中。
春草活腥绿,雨花啼惨红。
人间至微物,今亦怨天公。
这首诗名为《无题五首(其一)》,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深沉感慨。
首句“屡问北来者,相传尽不同。”开篇即以询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消息的关切与疑惑,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和信息的不统一。接着,“三宫在何许,万姓堕愁中。”将焦点转向了皇宫与百姓,描绘出宫廷的动荡与民间的哀愁,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春草活腥绿,雨花啼惨红。”这两句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以“腥绿”和“惨红”来形容春天的生机与悲凉,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的痛苦交织的景象,寓意深刻,富有象征意义。
最后,“人间至微物,今亦怨天公。”诗人将视角放到了“人间至微物”,即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事物上,通过它们的哀怨,表达了对天公不公的质疑和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普通人苦难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感受、社会现状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