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茫茫春暮矣,浮萍汎汎去何之。
回溪多曲如成字,乳鸭呼名自抱儿。
出处定师高士传,行藏半在少陵诗。
桃花应笑人来晚,从此垂竿也未迟。
野渡茫茫春暮矣,浮萍汎汎去何之。
回溪多曲如成字,乳鸭呼名自抱儿。
出处定师高士传,行藏半在少陵诗。
桃花应笑人来晚,从此垂竿也未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春日图景。首句“野渡茫茫春暮矣”以“野渡”为背景,点明了地点和季节,营造出一种辽阔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接着,“浮萍汎泛去何之”一句通过描写随波逐流的浮萍,展现了自然界的自由与无拘无束,同时也隐含了人生的漂泊不定。
“回溪多曲如成字”运用比喻手法,将曲折蜿蜒的小溪比作文字,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动态美,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曲折与复杂。而“乳鸭呼名自抱儿”则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母鸭对幼鸭的关爱与照顾,充满了温馨与和谐的气息。
后四句“出处定师高士传,行藏半在少陵诗。桃花应笑人来晚,从此垂竿也未迟。”则从自然景观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引用“出处定师高士传”,表达了对古代高士行为准则的推崇;“行藏半在少陵诗”,借用杜甫的诗句,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变化,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桃花应笑人来晚”一句,以桃花的开放比喻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从此垂竿也未迟”则是鼓励人们即使现在开始,也不算晚,体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太守未行屯,与敌共雁门。
雁门得太守,始复为汉有。太守来,匈奴走。
碧眼番儿射雕手,目瞬舌噤畏木偶。
临江死,太守生,长信官中气未平。
太守死,单于喜,未央宫中上拊髀。
曷不早赦临江王,孝子忠臣两无伤。
片石插寒塘,泠泠箭竹黄。
谁提数寸管,坐到一秋长。
我亦耽清致,传闻今几霜。
翻飞乏羽翼,那得到君旁。
想见莓苔绿,坐令毛发苍。
叠膝嘉肺中,望断云根觞。
令我操题处,青棘披孤墙。
日影淡无色,十月梅早芳。
欲折以寄远,无此长臂攘。
料理竹下人,应少寒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