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取机锋捷,争先似手谈。
拈来花一笑,印取月孤含。
潮至随哀梵,樵归及晚参。
邻家谁设供,拈话问烧庵。
持取机锋捷,争先似手谈。
拈来花一笑,印取月孤含。
潮至随哀梵,樵归及晚参。
邻家谁设供,拈话问烧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南音和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与访客之间的互动以及新秋时节的自然景色。
首联“持取机锋捷,争先似手谈”,以棋盘上的对弈比喻僧侣间的交流,暗示了对话的敏捷与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僧侣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竞争。
颔联“拈来花一笑,印取月孤含”,通过“花”与“月”的意象,表现了僧侣与访客之间的轻松和谐,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这里的“笑”与“印取”不仅描绘了瞬间的愉悦,也寓意着心灵的契合与深刻的理解。
颈联“潮至随哀梵,樵归及晚参”,描绘了僧侣的生活场景,潮水的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哀梵”则指僧侣的诵经声,与之呼应的是樵夫归家的景象,两者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僧侣生活的宁静与庄严,也暗示了世俗生活的忙碌与喧嚣。
尾联“邻家谁设供,拈话问烧庵”,通过询问邻家是否准备了供品,进一步展现了僧侣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以及访客对僧侣生活的好奇与尊重。这里“烧庵”可能是指僧侣们日常的修行活动,访客通过提问表达了对僧侣生活方式的关心与好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僧侣与访客之间的心灵交流,以及新秋时节的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