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在唐安郡圃作》
《在唐安郡圃作》全文
宋 / 李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当年张李国长城,翻向天涯问大钧。

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端要读书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àitángānjùnzuò
sòng /

dāngniánzhāngguóchángchéngfānxiàngtiānwènjūn

zhēngshèngcháogōngdàozàimiàotángduānyàoshūrén

翻译
当年张李两国间的长城,延伸到远方去询问天命
哪比得上现今圣明的朝廷,公正存在于上,朝廷真正需要的是读书人
注释
长城:古代中国的防御工事,这里象征两国之间的分界线。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这里指询问天命的极限。
大钧:古代哲学中指主宰万物的最高力量,这里代指天命。
圣朝:指政治清明、君主贤明的时代。
公道:公平正义的道理,此处指朝廷的公正原则。
庙堂:朝廷或政府的代称,比喻国家的政治中心。
读书人:古代指有学问、参与国家治理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宏大景象和深远的情感。"当年张李国长城,翻向天涯问大钧"两句中,"张李国"指的是唐朝时期的边塞将领,他们修建的长城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天地相接之处。诗人通过"翻向天涯问大钧"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事迹的追寻与探究,"大钧"在这里象征着古代边塞的坚固与辽阔。

后两句"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端要读书人"则转向现实生活,表达了对当今圣明朝廷公正之道的赞美,以及对书香门第、学术修养的推崇。这里的"公道在"强调了国家的法度与规章,而"庙堂端要读书人"则描绘了一幅文风鼎盛、士族子弟研习经典的场景,体现出诗人对文化教育和学术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歌颂,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情感深厚的一面,同时也映射出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大计和文化自信的关切。

作者介绍
李壁

李壁
朝代:宋   字:季章   号:石林   籍贯: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生辰:一说1159年

李壁,《宋史》写作李璧,字季章,号石林,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生于公元1157年(一说1159年),殁于1222年,享年65岁。
猜你喜欢

送高秘丞

簿书壅处精神健,风俗浇时质性淳。

公退种花常满县,政成驯雉不惊人。

指麾细柳通河外,歌咏《甘棠》付汉滨。

惆怅不能留自助,谩将樽酒驻车轮。

(0)

感题

伯夷耻周粟,仲连岂帝秦。

清风千载上,林下一閒身。

(0)

玉楼春·其一

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0)

和王定国二首·其二

还朝便与山水疏,只有此月随吾居。

莫论人隔十日面,犹胜犬传千里书。

清虚有物濯烦暑,藤床对月如对雨。

赋成鸿雁入周诗,未觉宣王似吾主。

(0)

放鱼歌

笭箵下北湾,挂䍡上西浦。

渔师恶取真少恩,游鳞潜身更何所。

未死神已泣,口沫自吹吐。

相失沧波俄顷间,斫雪飞花落盘俎。

山翁忍见不惜青铜钱,尽买鲥鰅鲂鲫鱮。

我闻清渊之水千尺长,鱼乎鱼乎慎勿轻行复遭祸。

(0)

初夏·其二

梅子留酸溅齿牙,芭蕉分绿映窗纱。

日高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