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车马谁曾入,塞路蓬蒿不复锄。
雨漏日惟支败屋,鼠馀时自缉残书。
过门车马谁曾入,塞路蓬蒿不复锄。
雨漏日惟支败屋,鼠馀时自缉残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孤寂画面。"过门车马谁曾入",反映出诗人所在村庄人迹罕至,曾经繁华的景象已不再,只有孤独的村庄承受着岁月的流转。"塞路蓬蒿不复锄"进一步强调了村中的荒凉,路边杂草丛生无人打理,显示出村民的稀少和生活的凋敝。
"雨漏日惟支败屋",诗人以破败的房屋作为场景,暗示了生活的贫困和自然环境的恶劣,连遮风挡雨都成了困难。"鼠馀时自缉残书"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坚韧,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仍试图从残存的书籍中寻找精神寄托,通过阅读来延续知识和文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宋代乡村的衰落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知识文化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