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雨萧萧,径添一尺草。
为惜青苔深,十日九不扫。
柴门雨萧萧,径添一尺草。
为惜青苔深,十日九不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乡村景象。诗人以“柴门雨萧萧”开篇,通过“雨萧萧”三字,营造出一种细雨绵绵、空气湿润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感觉。接着,“径添一尺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生长的自然力量,小径上因雨水的滋润而长出了更茂盛的青草,暗示着生命力的顽强。
“为惜青苔深,十日九不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珍惜之情。青苔在常人眼中或许只是不经意间生长的植物,但在诗人的眼中,它却有着独特的美丽与价值。诗人因为爱惜这深浅不一的青苔,甚至十天中有九天都不去清扫,可见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独特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与感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态度。
潮人徙瘴海,胸怀若波澜。
结茆蔽风雨,窜伏良非难。
贪饕佃甫田,食粒不输官。
散若蜂虿毒,聚如蚯蚓蟠。
听言颔其颐,胡越于肺肝。
东家娶新妇,自云家始安;
邀人饮椰酒,置馔罗棕盘。
姓名入版籍,趋走逐衣冠。
睚眦在俄顷,犹能为鬼弹。
沧洲百战地,乃是劫火馀。
出没均异物,君子将焉如。
不闻蛟龙穴,远藉鲵鲋居。
发肤幸自完,可以还丘墟。
向每闻其事,谈笑亦欷歔。
焉知二十载,分圭守皇舆。
玉斗既失坠,纽枢惟恐虚。
黄虞去已远,伫立久踌躇。
安得壶公杖,更驭奇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