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其五》
《感秋·其五》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姬辙既东驭,群雄踰其防。

夷气炽六合,阳精黯无光。

壮哉东海君,歘起垂衣裳。

霸图虽烨烨,王道终茫茫。

麟经托南面,笔削严秋霜。

至今千载下,共戴君为纲。

(0)
鉴赏

这首诗《感秋(其五)》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了对古代帝王治国理念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中首先提到“姬辙既东驭,群雄踰其防”,以“姬辙”象征周朝的衰落,群雄并起,打破了原有的秩序,暗示了历史的更迭与权力的转移。接着,“夷气炽六合,阳精黯无光”描绘出乱世的景象,天灾人祸,社会动荡不安,象征着道德沦丧和政治黑暗。

随后,“壮哉东海君,歘起垂衣裳”转而赞美一位能够崛起并恢复秩序的君主,他如同东海之君般,迅速振作,披上象征治理的服饰,展现出其治理国家的决心与能力。然而,“霸图虽烨烨,王道终茫茫”又揭示了即使这位君主的功业辉煌,但真正的王道理想却难以实现,暗含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麟经托南面,笔削严秋霜”进一步强调了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即通过记录历史来传承文明与道德,如同秋霜般严厉而公正。这表明诗人认为历史的书写应秉持客观与公正的原则,以期后世能从中汲取教训,遵循正确的道路。

最后,“至今千载下,共戴君为纲”表达了对这位理想君主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思想与行为应当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即使在千年之后,人们仍会怀念并尊崇他作为道德与治理的楷模。

综上所述,《感秋(其五)》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反思,探讨了理想与现实、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记载对于后世的重要意义,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题尤展成新乐府三首·其一

南苑西风御水流,殿前无复按《梁州》。

飘零法曲人间遍,谁付当年菊部头?

(0)

雨夜怀人

寒宵苦独酌,忆汝复谁亲。

为念诗情冷,应知道味真。

残烟笼野色,细雨暗江春。

何日过桑牖,花间共饮醇。

(0)

同说岩憩天宁寺浮图赠点石上人

命侣寻幽白纸坊,双悬塔影讶奇光。

行耽细马蘼芜路,坐爱枯禅薜荔墙。

一气鸿濛连海岳,数株松柏阅隋唐。

老僧都未知名姓,何必城南意独伤。

(0)

江上杂兴

白门霜落柳条枯,谁买银鳞过酒垆。

万里行人千里雁,夕阳相对下菰芦。

(0)

雨中遣怀和刘伯启韵

无镫弹时少,为园闭日长。

匡床秋得适,布被雨知凉。

树许江潭赋,花因栗里香。

平生萧瑟意,身世好谁商。

(0)

春暮张尔戌捕卿招同李书云余铨卢王北山三给谏摩诃庵看杏花·其一

破懒寻春远,招携石竺间。

兴高即暇日,地辟况禅关。

树里千声鸟,尊前一带山。

登楼凭眺远,不负此官闲。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