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愁冬夜寒,我爱冬夜永。
尘事白昼纷,意念深宵静。
默默一编书,荧荧一镫影。
无殊平旦时,令人发清省。
人愁冬夜寒,我爱冬夜永。
尘事白昼纷,意念深宵静。
默默一编书,荧荧一镫影。
无殊平旦时,令人发清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静坐的情景,通过对比白日的纷扰与夜晚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首句“人愁冬夜寒”点明了季节和环境,暗示了外界的寒冷可能带来内心的愁绪。然而,诗人却在第二句中表达了自己对长夜的喜爱,“我爱冬夜永”,这种反常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宁静时光的珍视。
接着,诗人通过“尘事白昼纷,意念深宵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白天与夜晚的不同状态。白日里,尘世的琐碎事务让人应接不暇,思绪纷乱;而到了深夜,内心却能暂时摆脱外界的喧嚣,获得片刻的宁静。这种对比强调了夜晚对于心灵净化的重要性。
“默默一编书,荧荧一镫影”描绘了诗人静坐时的场景,一本静静摊开的书,一盏微弱但温暖的灯,营造出一种淡泊而雅致的氛围。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陪伴,更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引导,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最后,“无殊平旦时,令人发清省”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段静坐时光中的深刻感悟。尽管夜晚与清晨看似不同,但在诗人看来,两者都是自我反思和心灵净化的宝贵时刻。这种“清省”不仅仅是对外界事物的清醒认识,更是对自己内心世界深入洞察后的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独特魅力的欣赏,以及在静谧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认知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与内心和谐共生的追求。
落日澹芳草,烟际一鸥浮。
西湖好处,君去千里为谁留。
坐想敬亭山下,竹映一溪寒水,飞盖共追游。
况有尊前客,相对两诗流。笑谈间,风满座,气横秋。
平生壮志,长啸起舞看吴钩。
红白山花开谢,半醉半醒时节,春去子规愁。
梦绕水西寺,回首谢公楼。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
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
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
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后,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泪。
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
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
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极目烟波远接天,红尘疏处结三椽。
不忧风景来朝没,只恐水云到晚连。
青黛山边飞白鹭,绿杨堤畔泊渔船。
悠然此地真堪乐,半是人间半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