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涧户封,江泻天门断。
壶中日月长,世外尘嚣判。
悬崖策杖人,寄兴在霄汉。
云生涧户封,江泻天门断。
壶中日月长,世外尘嚣判。
悬崖策杖人,寄兴在霄汉。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董邦达的山水八帧之一为灵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自然与世事的独特感悟。首句“云生涧户封”,以云雾缭绕的山涧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吸,将人间的喧嚣隔绝在外。接着,“江泻天门断”一句,以江水奔腾,仿佛冲破了天门的阻隔,展现出一种磅礴的力量感和自由的精神追求。
“壶中日月长,世外尘嚣判”两句,运用了道家哲学中的“壶中天地”概念,暗示了一个与外界相对独立的世界,其中的时间似乎与外界不同,充满了超脱世俗的意味。这种对时间的处理,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最后,“悬崖策杖人,寄兴在霄汉”则描绘了一位行走在悬崖峭壁之上的人,手持拐杖,目光投向遥远的天空。这一形象不仅展现了人的坚韧与勇敢,也象征着人在面对自然伟力时的渺小与谦卑,同时表达了对更高远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快雪过青涧,初霞隐丹冈。
登台望韶石,乃在江之阳。
薄言荐蘋藻,再拜瞻宫墙。
当宁俨遗像,巍巍垂衮裳。
二女肃观内,四臣森侍傍。
缅邈怀明德,伊昔勤省方。
薰弦播淳音,遐服被馀光。
仪凤已高逝,神虬尚深藏。
濯缨虞泉清,振衣越山苍。
千载过化地,咏归矢无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