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则磷,玉生虽坚。唯居必徙,岂曰能贤。
冰开春日,兰败秋年。天教斯类,及习情迁。
命符三牖,生偕十缠。兹焉遂住,忧畏方延。
在磨则磷,玉生虽坚。唯居必徙,岂曰能贤。
冰开春日,兰败秋年。天教斯类,及习情迁。
命符三牖,生偕十缠。兹焉遂住,忧畏方延。
这首诗以隐喻的手法,探讨了人性与环境的关系。"在磨则磷,玉生虽坚",将人比作玉石,在不同的环境下展现出不同的特质,磨砺使人更显锋芒,而坚玉则需适宜的环境才能绽放光彩。"唯居必徙,岂曰能贤",指出人的品性并非一成不变,环境的变迁对人的影响巨大。
"冰开春日,兰败秋年",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如同人在温暖环境中焕发生机;秋天兰花凋谢,象征人在寒冷或不利环境中遭受挫折。"天教斯类,及习情迁",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人们会逐渐适应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行为模式。
"命符三牖,生偕十缠",暗示命运与环境的紧密联系,三牖可能指三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或环境,十缠则可能代表十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生活压力。"兹焉遂住,忧畏方延",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可能会感到忧虑和畏惧,生活变得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环境对个体成长、性格形成以及命运走向的重要影响,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环境变化,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