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凌青汉,鸾堂枕碧涛。
色声归静域,草木尽仙曹。
练影窗前饮,虹光堤外韬。
微风看太液,真觉九秋高。
雁塔凌青汉,鸾堂枕碧涛。
色声归静域,草木尽仙曹。
练影窗前饮,虹光堤外韬。
微风看太液,真觉九秋高。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漪澜堂周围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雁塔凌青汉”,以“雁塔”象征高耸入云的建筑物,与“青汉”(银河)相呼应,展现出塔的高度与气势。接下来,“鸾堂枕碧涛”则将视线转向水面,鸾堂仿佛依偎在碧绿的波涛之上,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漪澜堂临水而建的特色。
“色声归静域,草木尽仙曹”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超凡。色彩与声音都回归到一个静谧的世界中,连同周围的草木,都仿佛成了仙界的成员,增添了神秘与梦幻的色彩。
“练影窗前饮,虹光堤外韬”描绘了漪澜堂内外的景象。窗前的倒影如同白练,虹光则在堤外隐藏,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最后,“微风看太液,真觉九秋高”以微风轻拂太液湖面,让人感受到秋天的高远与深邃。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秋日漪澜堂周围景致的壮丽与宁静,以及诗人内心对自然和谐与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积诚能动天,此理难悉究。
疗疾既无策,刲股岂能救?
事急天亦穷,神识转昏瞀。
谬云诚可格,愚孝空蒙诟。
夫人有高才,智出妇女右。
胡为屡出此,不脱儒者陋。
智尽诚乃见,至行世罕觏。
莫疑天无知,食报在其后。
神京未邱墟,狐鼠遽窟穴。
十年玉座移,万事成瓦裂。
此泉有至性,不改当时热。
我来岂望敬,照影久呜咽。
浮云水中过,倏忽几变灭。
群松如耆旧,乱事从头说。
莫令污吾听,洗耳就归辙。
沙河双石桥,郁丽犹积雪。
停车不能去,怅望念豪杰。
聊为洛生咏,坐待洪流绝。
鸥榭三陈隔江居,石遗士可及善馀。
士可健游善馀病,石遗时时犹我俱。
当年武汉不忍道,朋交变幻谁吾徒?
寒盟于鸥复何责,老我久化为鶢鶋。
更营此榭傍松石,江神窃笑将揶揄。
与君席地寻旧梦,自诩双鸟殊未孤。
伤心黄鹤去不返,但见举世腾群狙。
南皮残客今有几,宁处沟壑非泥涂。
海棠凝脂已绝伦,樱桃薄醉如离魂。
粉光玉色难逼视,露华乍敛胜春云。
数株出檐满空雪,日光穿林雪中月。
近竹高枝见碧花,便觉茶香黯蠲渴。
去年恶风伤吾花,今年花事休相誇。
朝朝召客立花下,空揽鬓丝对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