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天地宽,幽亭寄閒静。
独坐卷疏帘,落花春昼永。
此心天地宽,幽亭寄閒静。
独坐卷疏帘,落花春昼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于心远亭中独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天地的广阔。
“此心天地宽”,开篇即以“此心”二字点明主题,强调了心灵的广阔与自由。在诗人眼中,即使身处小小的一隅,内心却能容纳整个天地,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空间的精神境界。
“幽亭寄閒静”,进一步描绘了心远亭的环境。幽静的亭子仿佛是心灵的寄托之所,让人得以远离尘嚣,享受片刻的宁静。这里的“閒静”不仅指环境的安静,更蕴含着心灵的平和与自在。
“独坐卷疏帘”,描述了诗人独自坐在亭中的场景。他卷起窗帘,让自然的光线与空气融入室内,与外界形成一种微妙的联系。这种动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自我空间的尊重。
“落花春昼永”,将画面推向高潮。春天的午后,花瓣随风飘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美好的氛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激发了读者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它不仅仅是一幅静谧的画面,更是一种心灵状态的呈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越日常琐碎、充满哲思的世界。
黄鹄从东来,饮啄且裴徊。
不知将何意,延颈向我啼。
渺渺行役子,三载客东沂。
将托千仞风,及我万里归。
耸身从之去,扶摇不支持。
一举决云汉,再举历天池。
敛翼下置我,乃在弱水西。
弱水浩茫茫,终古日月迷。
愿迩更成遥,为恩亦何施。
不愿故乡归,不愿黄鹄来。
但愿得美酒,日进百千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