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依丛祠,妖横起百怪。
巢枭助鸣声,穴兔资狡脍。
巫绐神灵言,俗奏饮食拜。
三年空祷祈,万疾无愈差。
膻臊日已炽,疑畏谁敢懈。
近者勇丈夫,发揭窟乃坏。
始时惊其狂,今尽喜其快。
尨茸毛尚存,独使尾徒大。
庙貌更一新,愿以邪为戒。
老狐依丛祠,妖横起百怪。
巢枭助鸣声,穴兔资狡脍。
巫绐神灵言,俗奏饮食拜。
三年空祷祈,万疾无愈差。
膻臊日已炽,疑畏谁敢懈。
近者勇丈夫,发揭窟乃坏。
始时惊其狂,今尽喜其快。
尨茸毛尚存,独使尾徒大。
庙貌更一新,愿以邪为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幽庙》,描绘了一幅荒凉而诡异的祭祀场景。首句“老狐依丛祠”点出地点是一个荒废的丛林中的小庙,老狐盘踞其中,暗示了庙宇的荒芜和不祥。接下来的诗句“妖横起百怪”进一步渲染了阴森的气氛,狐狸引来各种怪异之事。
“巢枭助鸣声,穴兔资狡脍”通过枭鸟筑巢和狡猾的兔子被当作食物的细节,揭示了庙中可能存在的迷信与残暴。巫师欺骗神灵,民众无知地举行祭祀,但疾病并未因此消减,反而加剧了“膻臊日已炽”。
最后,一个勇敢的男子揭开了庙宇的秘密,虽然起初人们惊恐他的疯狂行为,但最终他们因他的行动而感到解脱和欣喜。狐狸虽未彻底消灭,但庙宇得以清理,“庙貌更一新”,人们以此为戒,不再迷信邪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对迷信和愚昧的批判,以及对勇敢行为的赞扬,具有深刻的道德寓意。
节义名门,簪缨华胄,圣朝旌表昭彰。
声誉籍甚,青史注遗芳。
积善偏钟余庆,天地报、芝产中堂。
人希见,九茎并茁,奕烨绚祥光。
应知和气萃,致生嘉瑞,千载永流香。
况家传诗礼,名着吴邦。
百世箕裘不替,庆源远、支派悠长。
君知否,孝诚感格,灵异岂寻常。
大江东流接混茫,金山焦山郁相望。
铁瓮长城北枕江,中有三槐节妇堂,壁立万仞之高冈。
自别母氏归刘郎,中朝琼树摧秋霜。
玉琴不奏双鸳鸯,玉笙不吹双凤皇。
络纬夜啼月上房,烛光照泪垂汪汪。
纺绩给朝莫,群雏忽成行。
生处同室居,死期同穴藏。
新阡种松三尺强,黛色已见参天长。
流脂入地成琥珀,终夜吐燄如丹光。
扬雄与冯道,不异燕赵倡,食君之禄而弗与国同存亡。
呜呼节妇之德不可量。
节妇之发白于雪,节妇之心化为铁。
我歌为继柏舟诗,门户他年耀旌节。
问君读书所,我所在东阿。
东阿何所有,水竹荫陂池。
莺羽飞隼雉,长颈鸣家鹅。
离离原上瓞,濯濯池中荷。
桃源在人世,岂必阳山阿。
今日有良会,同志式相过。
撷我园中蔬,具酒旨且多。
请君考吾磐,和我轩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