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四十里,瀰漫白浸天。
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一望四十里,瀰漫白浸天。
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宽广的水景画面,开篇“一望四十里,瀰漫白浸天”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的视野,水天相接,气势宏大。这里的“瀰漫”形容水的辽阔与连绵,给人以无垠的感觉。
诗人随后提出了一个愿望:“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蕴含着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人的这种情感流露,透露出一种超脱现实、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
接着,“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又描绘了水面上的生动景象。风力驱动着帆船快速航行,而云与岸边的竹子和苇草相连,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
末尾两句“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则描写了水流在狭窄溪谷中的蜿蜒曲折,以及水面的泡沫带着细小生物如蛾、蚓等,这些细节的刻画,使得整体景象更加生动逼真。
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悲喜情感,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间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这种以景状情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表现方式,能够让读者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深层情思。
好花开到红榴,帝城明日端阳届。
先生寿旦,官厨细酒,士林嘉会。
内阁当年,七人同事,四人今在。
一人千里外,还留鼎足,欢相对、须拚醉。
不改平生刚介。更华发、朱颜无改。
声名事业,安荣忧患,从前无愧。
绀雪晨餐,黄庭昼咏,出尘潇洒。
碧云冠,往来天台雁荡,作人间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