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出都二首(其一)》,描绘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的感慨。首句“汉宫曾动伯鸾歌”借汉宫的历史繁华,暗示昔日英雄的辉煌,然而“事去英雄可奈何”,表达了对人事消逝、英雄不再的无奈之情。接下来,“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运用典故,金爵象征权势,荆棘与铜驼则象征荒凉,对比鲜明,揭示了宫殿的今昔之变,暗示了国家的衰败。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进一步深化主题,秋风客比喻漂泊无依之人,富贵者也只剩春梦般的回忆,流露出对世事如梦的哀叹。最后,“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以卢沟桥和京城长安的景象作结,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只有凤城(京城)上空昔日的祥云依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遗迹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梁侯昔在东藩时,分符帅阃兼左司。
君为幕府贵宾客,咳唾一落成珠玑。
君年于我当父执,我才弱冠君六十。
惠然下作忘年交,令我夜梦生撝挹。
灵鳌峰在江水边,清赏几时同周旋。
题诗秋写凤林竹,载酒夜泛兰溪船。
兰溪溪水清如练,兴尽回船复开宴。
水底潜蛟听凤箫,波心皓月摇秋扇。
梁侯权势盛莫当,偏裨小校皆为郎。
惟君与我得礼貌,过者啧啧盈路旁。
别来风物何可道,华表青青但春草。
我骑羸马走西东,梁侯去矣君亦老。
人生本是风花枝,升沉聚散何足悲。
优游晚岁谢微禄,倘得从君林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