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前长记作儿嬉,老去悲来不自知。
诗诵久荒毛氏业,䰟招空效楚乡辞。
祸能倚福须天定,病得偷閒是我私。
独有无情双白鬓,不关人黠与人痴。
膝前长记作儿嬉,老去悲来不自知。
诗诵久荒毛氏业,䰟招空效楚乡辞。
祸能倚福须天定,病得偷閒是我私。
独有无情双白鬓,不关人黠与人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在禫祭之后所作的述哀之作,以祥韵为韵脚,共四首,此为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感慨。
首句“膝前长记作儿嬉”,回忆起与亲人共度的欢乐时光,仿佛昨日之事,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老去悲来不自知”一句,道出了岁月流逝、年华易逝的无奈与悲哀,这种情感的转变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诗诵久荒毛氏业,魂招空效楚乡辞。”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吟诵古人的诗歌,试图唤起逝者在世时的记忆,但这一切都显得徒劳无功,只能在心中默默哀悼。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毛氏业可能是指古代文人学士的学问传承,而“楚乡辞”则可能暗指楚辞,一种充满哀愁和思乡情感的文学形式,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
“祸能倚福须天定,病得偷闲是我私。”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无论是祸福还是疾病,都是由上天决定的,个人难以改变。同时,他也意识到,在病痛中寻找片刻的宁静和解脱,是自己能够把握的事情。这既是对命运的接受,也是对自我生活态度的一种调整。
最后,“独有无情双白鬓,不关人黠与人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衰老和时间流逝的现实,虽然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哀愁,但外在表现出来的却是平静和淡然。这里的“无情”并非真的无情,而是指在面对生命不可避免的变化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接受。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终将逝去的无奈和接受,同时也展现出了一种超脱于生死之上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衰老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有鸟有鸟生海南,昂头短喙修尾毵。
东风吹动羽毛暖,一团蜀锦空中展。
谁知美色能误身,失机却堕罗网尘。
雕笼綵架闭白日,绿窗绣户深青春。
雄雌强作交颈舞,天地樊笼随所遇。
空闺犹有独宿人,门掩梨花泪如雨。
金华洞中牧牛仙,叱石飞去三千年。
却骑白鹤下人世,溪云山月相留连。
青蛇三尺滑秋水,白日风雷生袖里。
绿章扣额笺天公,铁檄役兵驱旱鬼。
南州三月土烟生,坐见春野无馀青。
都将精意干元气,要使憔悴回欣荣。
我闻神仙足官府,苍生苏息无辛苦。
愿师掷剑碧空中,大沛江淮洗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