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西斋望,不觉至夕曛。
正当秋夏交,原野起烟氛。
坐听凉飙举,华月稍披云。
漠漠山犹隐,滟滟川始分。
物幽夜更殊,境静兴弥臻。
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
究空自为理,况与释子群。
晨登西斋望,不觉至夕曛。
正当秋夏交,原野起烟氛。
坐听凉飙举,华月稍披云。
漠漠山犹隐,滟滟川始分。
物幽夜更殊,境静兴弥臻。
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
究空自为理,况与释子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傍晚景象,诗人在西斋中登高望远,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秋与夏交替之际,大地上升起一片烟雾。诗人坐在那里听着凉爽的风声,看到华美的月亮渐渐从云层中露出来。远处的山峦依旧朦胧隐约,而近处的小溪则开始显露出它的轮廓。在夜色愈发浓重的情况下,自然界变得更加幽深静谧,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更加兴奋和超脱。这并非是对世俗生活的傲慢不屑,而是因为难以找到与自己气味相投的人。诗人在探究空寂自得的道理时,似乎也在寻求与佛家子孙共同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意趣和超然的心态。语言朴素自然,却又不失深远之意,是唐代诗风中清新隽永的一笔。
琼妃南驭瑶台鹤,小驻霞旌飞素阁。
天风吹坠步虚声,散布人间诧灵作。
梅花海里吟香云,咳珠唾玉何缤纷?
瑶天鹤去愁不返,五色蝶化留仙裙。
海山仙人念灵侣,手抚瑶华镌剩语。
碧桃花落青鸾空,展卷频呼奈何许。
罗浮梦雨铢衣凉,宝音不断南云长。
愿携香句洞天诵,四百四峰娥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