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酺.七夕坐客大合乐漫赋》
《大酺.七夕坐客大合乐漫赋》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大酺

历历银飙帘外落,又是一番节序。

今宵停宝杼,正南部烟花,西风牛女。

端正窥帘,轻狂换盏,多少良俦俊侣。

有白发何戡,青春张绪,流商刻羽。

渐露湿瓜筵,月穿针孔,纱幮无暑。醉摇栀子树。

是郁金堂后西偏路。

谁知道、三生杜牧,前度刘郎,重来还到听歌处。

钿盒一朝分,记不起、长生私语。算此际、情偏苦。

离多会少,岂独天边河鼓。客且歌完金缕。

(0)
鉴赏

这首《大酺·七夕坐客大合乐漫赋》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七夕佳节的热闹场景与情感细腻的氛围。

开篇“历历银飙帘外落,又是一番节序”,以银色的飞雪比喻七夕的夜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暗示着又一个七夕的到来。接着,“今宵停宝杼,正南部烟花,西风牛女”描绘了人们在七夕之夜停下手中的织机,观赏南部烟花,感受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充满了节日的喜悦和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端正窥帘,轻狂换盏,多少良俦俊侣”则展现了七夕之夜男女欢聚一堂的场景,既有端庄的观察,也有轻狂的饮酒,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人们在节日中的互动。接下来的“有白发何戡,青春张绪,流商刻羽”通过对比白发与青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渐露湿瓜筵,月穿针孔,纱幮无暑”描绘了七夕夜宴的细节,露水沾湿了瓜果的摆放,月亮穿过了针孔,纱帐中没有夏日的炎热,营造出一种清凉而温馨的宴会氛围。接下来的“醉摇栀子树。是郁金堂后西偏路”则通过醉酒之人摇晃栀子树的动作,以及特定的路径,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最后,“谁知道、三生杜牧,前度刘郎,重来还到听歌处”引用了杜牧和刘禹锡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通过“钿盒一朝分,记不起、长生私语”强调了爱情的短暂与珍贵,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人。结尾“算此际、情偏苦。离多会少,岂独天边河鼓。客且歌完金缕”则点明了即使在七夕这样的团圆之夜,也难以避免离别的痛苦,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分离与团聚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七夕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次韵喻叔奇松竹图

只应王子猷相爱,未许秦皇帝可亲。

画我同年作三友,岁寒节操宰官身。

(0)

七夕

去年佳节吴头见,今久秋声峡内闻。

桂魄渐看成半璧,银河犹自掩微云。

晒书空有便便腹,乞巧初无怪怪文。

为向天边牛女道,夫耕妇织莫辞勤。

(0)

行可和诗再用前韵

肌肤冰雪鹤头丹,三峡相逢一破颜。

人折高枝如折桂,鸟衔馀颗似衔环。

香传乐谱名尤重,红入诗家句莫攀。

来岁熟时先寄我,梦魂应到白云间。

(0)

宿千石闻诵书声

一岭钻天到此平,夜眠听得诵书声。

莫言此地名千石,万石它年或可名。

(0)

泛泛江汉水

鄂渚上荆州,泛泛江汉水。

萦迂知几曲,萧瑟非一苇。

乡心秋色中,旅思诗篇里。

云安在何处,落日天边是。

(0)

宋武帝庙

规模仍旧晋乾坤,遗恨于今失所尊。

庙食铁山精爽在,铸兵思欲定中原。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