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矗拂星榆,峥嵘与众殊。
精灵奔昴宿,神异载河图。
捧日光先及,参天礼不趋。
绿萝供组绶,清籁献笙竽。
泄雨遥沾华,堆岚下照蒲。
僧窗分未足,郡阁占应俱。
漠漠云交袂,霏霏雪映须。
巨灵羞用壮,玉女愿为奴。
磊落工难画,参差德不孤。
儿孙溪石小,几杖涧松枯。
洞鄙三茅隐,山嫌四皓逋。
分形皆自立,倒影要谁扶。
将数惭同汉,臣名合赞虞。
嵩峰真树党,天柱太无徒。
安得随人意,移将近帝都。
吾君南面处,万岁一齐呼。
矗矗拂星榆,峥嵘与众殊。
精灵奔昴宿,神异载河图。
捧日光先及,参天礼不趋。
绿萝供组绶,清籁献笙竽。
泄雨遥沾华,堆岚下照蒲。
僧窗分未足,郡阁占应俱。
漠漠云交袂,霏霏雪映须。
巨灵羞用壮,玉女愿为奴。
磊落工难画,参差德不孤。
儿孙溪石小,几杖涧松枯。
洞鄙三茅隐,山嫌四皓逋。
分形皆自立,倒影要谁扶。
将数惭同汉,臣名合赞虞。
嵩峰真树党,天柱太无徒。
安得随人意,移将近帝都。
吾君南面处,万岁一齐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人德行的追忆。开篇“矗矗拂星榆,峥嵘与众殊”便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五老峰雄伟的轮廓,其形态独特,与众不同。紧接着,“精灵奔昴宿,神异载河图”则描写了山中神奇的气息,似乎能与星辰相通,蕴含着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之情。
“捧日光先及,参天礼不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拜和敬仰之心,而“绿萝供组绶,清籁献笙竽”则描绘了一派仙风道骨,仿佛在山中能听到古代圣贤奏乐的余音。
接下来的“泄雨遥沾华,堆岚下照蒲”、“僧窗分未足,郡阁占应俱”继续描绘了山中的云雨变化,以及人间的佛寺和官府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中段的“漠漠云交袂,霏霏雪映须”、“巨灵羞用壮,玉女愿为奴”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神仙化境的意境,而“磊落工难画,参差德不孤”又提醒我们山中的美景是无比的,人间技艺难以完全捕捉。
后续的“儿孙溪石小,几杖涧松枯”、“洞鄙三茅隐,山嫌四皓逋”则转向对家国和历史的深思,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分形皆自立,倒影要谁扶”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独立不羁品格的赞叹,而“将数惭同汉,臣名合赞虞”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无奈。
最后,“嵩峰真树党,天柱太无徒”、“安得随人意,移将近帝都”展现了对山水之美的向往,以及希望能亲近至高无上的追求。结尾“吾君南面处,万岁一齐呼”则是对君主的祝福和赞颂。
整首诗通过对五老峰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德行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集山水画意境与古代文化追怀为一体的杰作。
湖波涨新绿,环绕越王山。
棠齐清昼馀暇,赢得静中观。
四面屏围碧玉,十里障开云锦,冰监倒晴澜。
目送孤鸿远,心与白鸥闲。
隘游人,喧鼓吹,杂歌让。
晓天澄霁,花羞柳妒怯春寒。
好在风光满眼,只恐阳春有脚,催诏下天关。
剩写鹅溪幅,归去凤池看。
疏水绕城郭,农利遍三山。
使君重本,雅志初不在游观。
化出玉壶境界,挥洒锦囊词翰,笔下涌波澜。
天巧无馀蕴,意匠自舒闲。
拥鳌头,民间乐,颂声让。
养花天气,云柔烟腻护朝寒。
桃李满城阴合,杨柳绕堤绿暗,幽鸟语间关。
似诉风光好,留与后人看。
螺水亘千古,鳌顶冠三山。
年丰帅阃尘静,栏槛纵遐观。
四望潮登浦溆,万顷绿浮原野,堤岸溢波澜。
畎浍皆沾足,日永桔槔闲。
肆华筵,鱼鸟乐,众宾让。
良辰好景,年年莫放此盟寒。
且念新湖遗爱,莫作故园遐想,到处是乡关。
勋业知非晚,聊把镜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