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
风土虽知教,程途自致贫。
浸天波色晚,横笛鸟行春。
明发千樯下,应无更远人。
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
风土虽知教,程途自致贫。
浸天波色晚,横笛鸟行春。
明发千樯下,应无更远人。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开篇“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两句,设置了一种离别的空间感,朋友之远在大海彼岸,别离的原因无从细究,这里既有地理上的遥远,也蕴含了情感上的隔阂。
“风土虽知教,程途自致贫”表明尽管自然环境和习俗可能给人以教育,但旅途中的艰辛自会使人变得贫穷。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旅途的艰难与孤独。
“浸天波色晚,横笛鸟行春”则描绘了一幅景象丰富的画面。晚风吹拂着波光,与横飞的笛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
“明发千樯下,应无更远人”则是送别之际,对朋友离去后的祝愿。诗人希望在这清晨的时刻,朋友能够顺利启程,不再遇到更远的旅途。这既是对朋友的关心,也是对彼此相隔两地之后,内心深处的不舍与牵挂。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描写。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岂伊异人?兄弟具来。
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将军手提三尺冰。
乃是鬼国之铁大齿之珍,沧溟水枯淬不成。
莫邪断发跃冶死,而后龟文漫理流天晶。
霜锋闪烁鸊鹈凝,万金吴钩拖赪缨。
北斗七宿土花发,青天宝匣回机衡。
斩蛟断犀俱细事,此物自是苍龙精。
江翻河仄罔象急,提出白曜摇东溟。
飞芒杀白帝,喉下不可婴。
丰城古狱谁识女,斗牛之墟元气升。
沙塞秋高尘压城,黄龙白狼不肯庭。
山甫无人武安死,战马西向徘徊鸣。
安西都护君好行,此物应世世当平。
丈夫叱咤鞭风霆,国难不赴非俊英。
剑乎剑乎吾与女同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