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垂柳复垂杨,斜日青帘豆酒香。
至喜亭前箫鼓沸,从郎更赏大端阳。
江干垂柳复垂杨,斜日青帘豆酒香。
至喜亭前箫鼓沸,从郎更赏大端阳。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生动景象与浓厚的节日氛围。首句“江干垂柳复垂杨,斜日青帘豆酒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江边垂柳与杨柳交织,酒肆门前青色的酒幌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豆酒的醇香随风飘散的画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
接着,“至喜亭前箫鼓沸”一句,将画面推向高潮,至喜亭前,乐声四起,箫鼓齐鸣,热闹非凡,为这幅宁静的画卷添上了欢快的色彩。最后,“从郎更赏大端阳”,则点明了这是端午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庆祝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共享节日之乐的情景。
整体而言,这首《东湖竹枝词》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节日氛围的营造,展现了江南端午节的热闹与欢乐,以及诗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
河水望南流,我舟向北征。
湍急不得前,如蚁磨上行。
长绳系桅顶,曳纤邪许声。
篙师船头立,浅濑努力撑。
天意复中阻,石尤忽怒鸣。
且前亦且却,水风激砰訇。
同舟客烦恼,心摇如悬旌。
迟迟行若此,何时达帝京。
余意独不然,虑怛心自平。
拂衣辞故国,携家泛大瀛。
瞬息数百里,高浪驱鲲鲸。
顿者受以渐,大造有权衡。
但求尺寸进,莫与天公争。
譬诸九仞山,覆篑功终成。
回顾沙渚畔,清梦鸥不惊。
荒鸡喈喈晓鸦语,红烛无光日华曙。
平桥十里烟火青,是我当年送君处。
别馆荒凉锁碧烟,闲门长遍青苔钱。
马前惜别忽如梦,飞絮落花皆怅然。
怅然却下金牛道,古恨如云寄烟草。
翠柳千条折更生,只愁折尽行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