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梦,相思更惘然。
年年怜此夕,今夕是何年。
二十年前梦,相思更惘然。
年年怜此夕,今夕是何年。
这首诗《除夕不寐口占(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
首句“二十年前梦”,诗人将思绪拉回至二十年前,仿佛在梦中重游旧地,唤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这句不仅勾勒出时间的跨度,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那段时光的怀念与向往。
次句“相思更惘然”,在回忆的牵引下,诗人的情感逐渐深化,从单纯的回忆转向了对已逝时光的深深思念与怅惘。这里的“相思”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思念,更是对整个过往岁月的眷恋与不舍。
第三句“年年怜此夕”,诗人将情感进一步延伸,强调了每年的除夕夜都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记忆载体,每当此时,他都会对过去产生深深的怀念。这一句通过对比每年的相似与不同,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变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今夕是何年”,在时间的长河中,诗人不禁发出疑问,今日的除夕是否又意味着又一年的结束与新年的开始?这句话不仅是对当前时刻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短暂与时光流转的深刻反思,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去的深深留恋。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捕捉,展现了诗人彭孙贻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情感世界,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时间的重量与生命的无常。
我闻有客来瀛岛,赠君一本无名草。
九天沆瀣洗逾香,万里扶摇吹不老。
奴薜荔兮婢女萝,甲马营中无襁褓。
试向屈原骚里寻,又对文王琴中讨。
始知此草有芳名,古来君子同生道。
馡馡新茁马氏儿,穆穆还为谢家宝。
君今移种读书堂,春风秋露长相保。
声名都在此中传,不必区区问商皓。
挂席介休驿,泊舟清江浦。
水落蒲巳稀,日暮鸟知聚。
落落星出云,冥冥天欲雨。
久客厌吴越,前途忆齐鲁。
怀归心方殷,慕群情莫与。
言念同行客,昏黑宿何处。
漫漫淮海径,萧萧寒霜渚。
独酌讵为欢,长谣亦复苦。
离会非我期,行止将谁主。
孤篷鸣续风,寒灯翳复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