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雨张弧日,桃虫集蓼身。
门高鬼瞰室,海大鱼吹尘。
秉籊文章贱,锄荒明月贫。
溪工在鸟市,白石水粼粼。
遇雨张弧日,桃虫集蓼身。
门高鬼瞰室,海大鱼吹尘。
秉籊文章贱,锄荒明月贫。
溪工在鸟市,白石水粼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雨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句“遇雨张弧日”,以“张弧”形象地描绘了雨天景象,仿佛天空拉开了弓弦,预示着雨水的到来。接着,“桃虫集蓼身”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桃虫聚集于蓼草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门高鬼瞰室,海大鱼吹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寂与辽阔。高高的门似乎被鬼魂俯瞰,暗示着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力量;广阔的海洋中,大鱼吹起尘埃,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隐含着某种不安与动荡。
“秉籊文章贱,锄荒明月贫”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谦逊态度和生活的简朴。即使在明亮的月光下辛勤耕作,也无法摆脱贫困的境遇,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最后,“溪工在鸟市,白石水粼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溪流画面,白石在清澈的水中闪烁,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美景,也是诗人内心平静与超脱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绿水开名墅,青郊带院门。
林幽山籁寂,沙暖谷禽喧。
野渡潮通舸,芳蹊竹荫垣。
荆扉临水次,瓜地接平原。
旭日衔窗过,飞霞挟栋鶱。
卧槎疑跨涧,纤卉杂编籓。
霁色来山翠,滩声涨水浑。
池方偏贮月,阁短欲延暄。
灌木危栖鹳,垂藤袅挂猿。
溪諠来水市,夜火望渔村。
汎月移鸥楫,行春驾犊辕。
词人频问字,舟子误寻源。
混迹时群鹿,遗荣且避鹓。
东山方系望,谁道贲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