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兴不穷,路转寺门右。
雨余山路湿,侧足敢驰骤。
崆峣千人岩,鬼工为琢镂。
初进坳堂形,气暖若含酎。
其旁窅冥冥,惟闻阴风吼。
缘壁伛偻行,踣前惊踬后。
怪石骇心魂,仰面石齿斗。
此境难久留,出险神犹瞀。
僧移茗具来,掬泉敢浮沤。
茶烟袅孤细,微有白云逗。
石花点新绿,气与涧芳糅。
幽鸟啼一声,林际残阳漏。
缓步归山房,暝色敛群岫。
探幽兴不穷,路转寺门右。
雨余山路湿,侧足敢驰骤。
崆峣千人岩,鬼工为琢镂。
初进坳堂形,气暖若含酎。
其旁窅冥冥,惟闻阴风吼。
缘壁伛偻行,踣前惊踬后。
怪石骇心魂,仰面石齿斗。
此境难久留,出险神犹瞀。
僧移茗具来,掬泉敢浮沤。
茶烟袅孤细,微有白云逗。
石花点新绿,气与涧芳糅。
幽鸟啼一声,林际残阳漏。
缓步归山房,暝色敛群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龙山探索幽境的体验。首句“探幽兴不穷”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游兴和对未知的好奇。接着,山路湿滑,诗人小心翼翼地行走,“侧足敢驰骤”体现了谨慎的态度。进入千人岩,诗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岩石形状奇特,仿佛经过精心雕琢。
诗人感受到山中的温暖气息,但阴风声也让人感到阴森。“缘壁伛偻行”描述了攀爬过程中的艰难,怪石令人胆战心惊。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短暂停留,品茗时,茶烟袅袅,与山涧的清香交织,增添了宁静的氛围。夕阳西下,鸟鸣声回荡在山林间,诗人缓缓返回山房,暮色渐浓,群山也随之收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龙山的幽深与神秘,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既有探险的紧张刺激,又有静谧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包彬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
二月尽头三月初,系船杨柳拂菰蒲。
姑苏台上斜阳里,眼度灵岩到太湖。
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铸作鼎及鼒,所向一一中。
我如驽并骥,夷涂不应共。
难追紫蛇电,徒掣青丝鞚。
折胶偶投漆,异榻岂同梦。
不知清庙茅,可望明堂栋。
平生怜坡老,高眼薄萧统。
渠若有猗那,心肯师晋宋。
破琴聊再行,新笛正三弄。
因君发狂言,湖山春已动。
淮南蒲萄八月酸,只可生吃不可乾。
淮北蒲萄十月熟,纵可作羓也无囱。
老夫腊里来都梁,飣坐那得马乳香。
分明犹带龙须在,径寸玄珠肥十倍。
太原青霜熬绛饧,甘露冻作紫水精。
隆冬压架无人摘,雪打水封不曾拆。
风吹日炙不曾腊,玉盘一朵直万钱。
与渠倾盖真忘年,君不见道逢麴车口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