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行路难。行路弗难,人心之险如蜀山。
蜀山之险,险犹可测,人心之险,乌知其极?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弗难,人心之险如蜀山。
蜀山之险,险犹可测,人心之险,乌知其极?
这首诗《短歌八章(其一)》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行路难”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人世间复杂多变的人心之险恶,与自然界的蜀山相比,人心的险峻难以预测。诗中以“行路难”开篇,引出对人心险恶的探讨,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象巧妙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弗难,人心之险如蜀山。” 开头两句便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人生旅途艰难的感慨,紧接着点明了真正的困难并非外在的路途崎岖,而是人心的复杂与险恶,如同难以攀登的蜀山一般,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蜀山之险,险犹可测,人心之险,乌知其极?”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然界的险峻与人心的险恶进行对比,强调了人心的不可预测性和深不可测性。蜀山的险峻虽然难以预料,但至少有其界限;而人心的险恶则无从知晓其极限,暗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性。
整首诗通过对“行路难”的反复咏叹和对人心险恶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和对人性的反思,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深刻的哲理意味。通过对比自然与人心,诗人不仅揭示了人生的艰难与复杂,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和社会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