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车马已諠諠,竹下高人尚晏眠。
倚道公门少还往,可能时到野塘前。
城中车马已諠諠,竹下高人尚晏眠。
倚道公门少还往,可能时到野塘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城中车马已諠諠"表明城里已经热闹起来,而"竹下高人尚晏眠"则显示诗人所处的竹林之下,仍然保持着宁静,主人公悠然自得地睡懒觉。"倚道公门少还往"一句中的"公门"指的是官府的大门,而"少还往"则意味着不常去那里,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漠和远离。最后,"可能时到野塘前"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可能是随时都可能前往田野中的水塘。
整首诗通过对比城里的喧嚣与竹林下的安宁,以及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对自然的渴望,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的生活态度。语言简洁平实,但蕴含深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
钱塘江上弄潮儿,放船拉桨乘流澌。
短布单衫不盖膝,科头跣足暄朝曦。
自言大父官蓝田,堆金不计万与千。
阿侯年少邯郸侠,貂衣骏马珊瑚鞭。
儿年七八掌上珠,逢人称是千里驹。
双鬟左右列屏障,不教风著千金躯。
大僚特疏上天子,克剥脂膏饰罗绮。
坐辞华屋入囹圄,一家夜哭长安市。
当时珠履客三千,至今漂泊谁堪倚?
洪涛江上高于天,性命换得青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