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一》
《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一》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巾瓶挂壁亦翛然,无所营为地自偏。

句法不能医老病,梦游时解到林泉。

扶持瘦玉筇随步,堆叠荒云衲半肩。

小住閒庭数归鸟,从教人作画图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寂音堂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首句“巾瓶挂壁亦翛然”,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僧人日常生活中的淡泊与自在,仿佛一切物品都融入了自然之中,没有丝毫的束缚与尘世的喧嚣。接着,“无所营为地自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即使在偏僻之地,也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句法不能医老病,梦游时解到林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字与梦境的追求,认为语言和文字无法治愈心灵深处的疲惫与疾病,只有在梦中才能暂时逃离现实,寻得心灵的慰藉,仿佛在林泉之间找到了精神的栖息地。

后两句“扶持瘦玉筇随步,堆叠荒云衲半肩。”生动地描绘了僧人行走于山间的情景,瘦玉筇象征着修行者的坚韧与谦逊,而“堆叠荒云衲半肩”则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仿佛他的袈裟上承载着山间的云雾,充满了神秘与超脱的意味。

最后,“小住閒庭数归鸟,从教人作画图传。”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宁静的环境中短暂停留,观察归巢的鸟儿,享受这份难得的闲适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值得被记录与传颂的,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留给后来者欣赏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在静谧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深刻体验,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城中别徐山玉先生归归后奉寄·其二

结庐溪水上,日夕对郭璞。

清晓林霏开,碧玉峭如削。

几欲乘兴游,不见云山鹤。

青鞋动高兴,安得践斯约。

尊酒不须携,岩泉清可酌。

(0)

淮南闻雁呈何复初同年

孤棹翩翩北渡淮,相逢一笑意悠哉。

关河万里忽秋晚,风雨五更闻雁来。

好梦惊回频辗转,壮心平尽复崔嵬。

吾生通塞宁须计,但祝乾坤泰运开。

(0)

送人之淮南

淮南稍觉故人稀,几度拿舟愿辄违。

王粲去乡应有恨,邴原避地岂无依。

稻迷绛国鸿初下,酒满江城蟹正肥。

想见临风重回首,芝山日日白云飞。

(0)

湖上夜坐二首·其二

平湖漠漠来孤艇,远树冥冥见一灯。

翁媪隔篱呼稚子,岸头犹有未收罾。

(0)

寄龙山谭使君五首·其三

雾阁云窗罨画开,半栽松竹半栽梅。

不须更种桃花树,怕引渔郎入洞来。

(0)

半山寺谒谢太傅像

狐精解唱桂枝香,一曲中洲禾黍黄。

办得苍生谢安石,东山丝竹又何妨。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