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归来一钓槎,万竿团翠竹交加。
不辞袜线谈无补,也爱尘冠濯可誇。
尽把形骸随四大,尚馀歌咏颂重华。
岭南万户皆春色,何事桃源更卜家。
溪上归来一钓槎,万竿团翠竹交加。
不辞袜线谈无补,也爱尘冠濯可誇。
尽把形骸随四大,尚馀歌咏颂重华。
岭南万户皆春色,何事桃源更卜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垂钓者在溪边归来的悠闲生活,与茂密翠竹为伴,虽不辞劳苦谈论世事,却也喜爱洗去尘埃,保持内心的纯净。诗人将自己视为随四大(地、水、火、风)变化的形骸,但依然能歌能咏,颂扬古代圣贤的光辉。最后,他感慨岭南处处春色,而自己却选择在此定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偶随泉声行,还逐泉声止。
泉声近不鸣,清流石齿齿。
孤亭俯层巅,满阶红叶委。
万籁动笙竽,岚光生涧底。
秋气入夕佳,微凉耽徙倚。
蓬瀛想金仙,薜荔吊山鬼。
此地昔流觞,高会拟曲水。
我来悄无人,空山落松子。
望远资无穷,念往情何已。
兀兀碧槛前,坐看溪云起。
荡艇入南山,晴湖净如拭。
系缆枯树根,寒烟生微白。
偃卧周山阿,脚步层岩隙。
方丈出松巅,亭亭高百尺。
入门逢老僧,尘缨顿若失。
说法水月心,妙香浮广泽。
落花满空林,披云坐磐石。
置身在霄汉,庶以慰营魄。
安得常如此,元言共朝夕。
月出竟忘归,零露沾衣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