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谷何多风,猿猴鸣相追。
兔丝无断绝,百尺绿松枝。
调琴苦弦急,望远苦心悲。
断发逃荆蛮,三载不得归。
岂无骨肉亲,金尽天性亏。
世路皆太行,履道吾何之。
神鸾冲高天,毋使鸒鸠欺。
溪谷何多风,猿猴鸣相追。
兔丝无断绝,百尺绿松枝。
调琴苦弦急,望远苦心悲。
断发逃荆蛮,三载不得归。
岂无骨肉亲,金尽天性亏。
世路皆太行,履道吾何之。
神鸾冲高天,毋使鸒鸠欺。
这首诗《咏怀(其十四)》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首句“溪谷何多风,猿猴鸣相追”,描绘了溪谷中风声呼啸,猿猴在山谷间相互追逐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接着,“兔丝无断绝,百尺绿松枝”两句,以兔丝缠绕松枝的形象,象征着人生的羁绊与束缚,即使百尺长的松枝也无法摆脱。
“调琴苦弦急,望远苦心悲”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弹琴时琴弦紧绷,望向远方时心中充满悲伤。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哀愁。
“断发逃荆蛮,三载不得归”描述了诗人为了逃避困境而选择远离家乡,但三年过去仍无法回归,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以及面对命运的无力感。
“岂无骨肉亲,金尽天性亏”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亲情的珍惜与无奈,即使拥有亲人,但在金钱与天性的冲突下,仍感到内心的缺失与痛苦。
“世路皆太行,履道吾何之”表达了诗人对复杂社会环境的感慨,将世间的道路比作难以逾越的太行山,暗示了人生旅途的艰难与不易。
最后,“神鸾冲高天,毋使鸒鸠欺”以神鸟冲向高天,警告低劣的小鸟不要侵犯,寓意着诗人希望保持高尚品格,不受世俗的玷污与侵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由、亲情、道德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挣扎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