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遨游湖海中,只今华发总成翁。
诗词仿古多唐体,人物居闲有晋风。
且把酒杯酬地主,莫将世事问天公。
何当结屋来相傍,坐听松风涧水东。
忆昔遨游湖海中,只今华发总成翁。
诗词仿古多唐体,人物居闲有晋风。
且把酒杯酬地主,莫将世事问天公。
何当结屋来相傍,坐听松风涧水东。
这首元代诗人陈镒的《八月三日伯玉留饮西涧别馆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首句“忆昔遨游湖海中”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放与游历,而“只今华发总成翁”则揭示了岁月流转,如今已步入老年。接下来,“诗词仿古多唐体”表明诗人醉心于古典文学,尤喜唐代诗歌风格,而“人物居闲有晋风”则暗示他淡泊名利,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带有晋代文人的超然之气。
“且把酒杯酬地主”表达出诗人对主人的热情款待的感激,以及借酒消愁的洒脱,而“莫将世事问天公”则流露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和对命运的豁达。最后两句“何当结屋来相傍,坐听松风涧水东”寄寓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友人共享宁静,聆听自然的声音。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同时透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理想和对人生态度的淡泊。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记行云梦影,步凌波、仙衣翦芙蓉。
念杯前烛下,十香搵袖,玉暖屏风。
分种寒花旧盎,藓土蚀吴蛩。
人远云槎渺,烟海沈蓬。
重访樊姬邻里,怕等闲易别,那忍相逢。
试潜行幽曲,心荡□匆匆。
井梧凋、铜铺低亚,映小眉、瞥见立惊鸿。
空惆怅,醉秋香畔,往事朦胧。
记年时茂苑。
正画堂凝香,璇奎初焕。
天边岁华转。
向九重春近,仙桃传宴。
银罂翠管。
宝香飞、蓬莱小殿。
荷玉皇、恩重千秋,翠麓峻齐云汉。
须看。
鸿飞高处,地阔天宽,弋人空羡。
梅清水暖。
苕溪上,几吟卷。
算金门听漏,玉墀班早,赢得风霜满面。
总不如、绿野身安,镜中未晚。
泪荷抛碎璧。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
林声怨秋色。
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
凉欺岸帻。
暮砧催、银屏翦尺。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
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彩云栖翡翠。
听凤笙吹下,飞軿天际。
晴霞剪轻袂。
澹春姿雪态,寒梅清泚。
东皇有意。
旋安排、阑干十二。
早不知、为雨为云,尽日建章门闭。
堪比。
红绡纤素,紫燕轻盈,内家标致。
游仙旧事,星斗下,夜香里。
□华峰□□[1],纸屏横幅,春色长供午睡。
更醉乘、玉井秋风,采花弄水。
乱红生古峤。
记旧游惟怕,秋光不早。
人生断肠草。
叹如今摇落,暗惊怀抱。
谁临晚眺?
吹台高、霜歌缥缈。
想西风、此处留情,肯着故人衰帽。
闻道。
萸香西市,酒熟东邻,浣花人老。
金鞭騕袅[1]。
追吟赋,倩年少。
想重来新雁,伤心湖上,消减红深翠窈。
小楼寒、睡起无聊,半帘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