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譬彼入山采珠。意气虽勤,奈此道路殊。
总角相亲,同室共居。君心有他,如隔里闾。
身非草木根株。他人有心,忖度在余。
欲见子都,乃值狂且。嗟他心之人,虫鸟之弗如。
缘木求鱼,譬彼入山采珠。意气虽勤,奈此道路殊。
总角相亲,同室共居。君心有他,如隔里闾。
身非草木根株。他人有心,忖度在余。
欲见子都,乃值狂且。嗟他心之人,虫鸟之弗如。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开篇,将寻找不切实际的事物比作攀登树木寻找鱼儿,或是进入山林中寻找珍珠,以此来表达追求不现实目标的徒劳与困难。接着,诗人通过“总角相亲,同室共居”描绘了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转折到“君心有他,如隔里闾”,暗示了关系的破裂和疏远,如同邻居之间产生了隔阂。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人性的洞察,“身非草木根株。他人有心,忖度在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和难以揣摩的心思。
后半部分,“欲见子都,乃值狂且”描述了诗人想要接近理想中的美好事物,却遇到了狂妄的人,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后,“嗟他心之人,虫鸟之弗如”表达了对那些无法理解或珍惜真正价值的人的感慨,认为他们连虫鸟都不如,突显出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比喻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先故居此山,两翁各婵嫣。
少翁复北徙,宅废馀此泉。
翁死且求饮,他水辄弃捐。
试以真水往,一杯同蜕蝉。
两翁不可见,久矣为飞仙。
泽馀有尽世,泉流无竭年。
耜岩少翁后,往岁勘丹铅。
倚徙感陈迹,瘦蛟落长笺。
迩来绝妙语,此意谁能传。
岂知援溺手,铁石新磨镌。
嗟予世味薄,饮水抛荤膻。
时时汲脩绠,洗眼看残编。
君本邺中士,行向建业去。
故都多感慨,尽在登临处。
乃心所师仰,当年上元簿。
闭门玩微言,春风会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