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石烧丹亦可怜,我今无事只烹泉。
一般意味人知少,除是当年木邓仙。
煮石烧丹亦可怜,我今无事只烹泉。
一般意味人知少,除是当年木邓仙。
这首诗《龙井烹泉》由明代诗人方献夫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煮石烧丹与烹泉的不同境界,以及其中蕴含的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
首句“煮石烧丹亦可怜”,以“可怜”二字开篇,似乎在对煮石烧丹的行为表示同情或惋惜,但紧接着的转折,暗示了这种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价值或意义。这里的“可怜”并非单纯的情感表达,而是引出下文对于不同生活方式和追求的思考。
次句“我今无事只烹泉”,诗人转而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在闲暇之时,选择烹泉为乐。这一行为看似简单,却暗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本质的追求。烹泉不仅是一种日常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享受。
第三句“一般意味人知少”,强调了烹泉这一行为背后的深意并不为众人所熟知,暗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是对烹泉本身的一种赞美,也是对那些能够发现生活细微之美的人的肯定。
最后一句“除是当年木邓仙”,将话题引向传说中的木邓仙,这位仙人或许正是能够真正理解烹泉意味的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能深刻领悟生活真谛者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烹泉行为的高雅和超脱。
整体而言,《龙井烹泉》通过对比煮石烧丹与烹泉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诗中蕴含的意味深长,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
凤园佳人孤凤起,草木无光春披靡。
红亭碧沼政高深,借问何由驻双履。
王涂开泰日月中,玉堂仙翁是知已。
瀛洲蓬岛未横飞,且向籍田聊尔耳。
北道仲容休说贫,东山太白谁比拟。
云汀荷芰供远凉,绕砌青青更兰芷。
丞相上马台阁空,长鞭往往城南指。
君身虽不作羊膻,自然尘表门如蚁。
清谈秀句得豪英,合抱他年郁松梓。
要须万口一同声,文恪风流今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