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意》
《夜意》全文
宋 / 钱惟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漏浅风微夜未胜,雨云无迹火云凝。

簟铺寒水频移枕,帐卷轻烟更背灯。

沃顶几思金掌露,涤烦谁借玉壶冰。

兰台知有披襟处,宋玉多才独自登。

(0)
翻译
夜色渐深,微风轻拂,雨后的天空没有留下痕迹,只有浓重的乌云凝聚。
竹席上寒水冷冽,我频繁移动枕头;帐幔卷起,我独自面对微弱的灯光。
我渴望得到如金掌捧出的甘露,洗涤心中的烦忧,却无人能借我如玉壶中的冰晶。
在那兰台之上,我知道有个敞开胸怀的地方,而像宋玉这样多才的人,只能独自登上那高阁。
注释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风微:微风。
夜未胜:夜色还未消退。
雨云:雨后的乌云。
火云:比喻浓厚的乌云。
簟:竹席。
频移枕:频繁更换枕头。
帐卷轻烟:帐幔卷起,如轻烟般。
背灯:对着灯光的背后。
沃顶:滋润头顶。
金掌露:形容珍贵的露水。
涤烦:洗涤烦恼。
玉壶冰:比喻清冷的冰晶。
兰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泛指高雅之地。
披襟:敞开胸怀。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此处借代多才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钱惟演的《夜意》,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思绪。首句“漏浅风微夜未胜”,通过“漏”(古代计时器)和“风微”暗示夜深人静,时间已晚但仍未尽。次句“雨云无迹火云凝”,以“雨云”转为“火云”,形象地写出夜空中的云彩变化,暗含天气由阴转晴。

第三句“簟铺寒水频移枕”,写诗人辗转反侧,用竹席上的凉意衬托内心的不宁,频繁更换枕头。第四句“帐卷轻烟更背灯”,进一步描绘环境的寂静,帐幔轻卷,灯光微弱,诗人独自面对黑暗。

第五、六句“沃顶几思金掌露,涤烦谁借玉壶冰”,诗人想象用金掌露(神话中仙人所用之露,象征贵重)洗头以求清醒,又希望得到玉壶冰(象征高洁)来洗涤烦恼,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最后两句“兰台知有披襟处,宋玉多才独自登”,诗人借用典故,提及兰台(古代官署名,此处借指清雅之地),表达自己虽有才情,却只能独自欣赏这宁静的夜晚,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怀才不遇的情感。

整体来看,《夜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夜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清凉的渴望,又有对才华的感慨。

作者介绍
钱惟演

钱惟演
朝代:宋   字:希圣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977—1034

钱惟演(977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从钱弘俶归宋,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卒赠侍中,谥号思。后加赠太师、中书令、英国公,改谥文僖。钱惟演博学能文,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为“西昆体”骨干诗人。他喜招徕文士,奖掖后进。
猜你喜欢

将至胥江与兄侄别·其一

客游非不好,奈此别情何。

连雁沙边久,离杯竹下多。

中流忽判袂,芳渚遂分波。

相望徒相失,谁能听榜歌。

(0)

将有报使之役山馆寓怀

年芳非一事,对此独怡神。

小院烟霞色,幽庭松桂春。

浊醪兼养性,丹壑且全真。

懒出元吾意,何曾说向人。

(0)

秋日还山·其三

频年寄书意,及此返柴关。

泉响竹间石,霞明林外山。

无人共长往,有客暂投闲。

何事金门老,风尘却忘还。

(0)

辛卯中秋家人置酒亭中玩月

秋月正宜看,秋城夜未阑。

闺人张宴待,稚子捲帘欢。

东壁蟾光入,中庭练影寒。

年来种桂意,移傍五云端。

(0)

南都·其二

襟带河山是,规模南北同。

铜盘万岁露,玉井两秋桐。

江汉思明主,乾坤忆旧宫。

到来歌舞地,犹想太平风。

(0)

舟次洚水口·其一

满目兵戈后,西来岂胜游。

箐林皆置堡,洚水始通舟。

预恐官租逼,常怀歉岁忧。

请从渤海治,致盗独无由。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