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二○》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二○》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忆杀当年刘改之,风流曾赋秣陵诗。

如今白骨埋青草,百咏何因尔得知。

(0)
注释
忆杀:极尽怀念或痛惜之意。
刘改之:诗人名字,具体人物未详。
风流:指才情出众,风雅潇洒。
秣陵诗:指在秣陵(南京古称)创作的诗歌。
白骨:指逝者的遗骸。
青草:象征荒凉和无常。
百咏:众多的诗篇。
尔:你,这里指后世读者。
翻译
回忆起当年的刘改之,他的风流逸事曾写下过秣陵的诗篇。
如今他的尸骨已埋在青草之下,即使有百首诗作,又有谁能知道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金陵杂兴二百首》中的其中一首。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回忆古时战乱中刘氏兄弟英勇杀敌的情景,以及自己曾经在秣陵(今河南登封)写下感怀古人的诗篇,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缅怀与赞美。同时,诗人也感慨于历史的无情变迁,如今那些英勇者已化作白骨,埋藏在青草之中。

"忆杀当年刘改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刘氏兄弟(刘邦、刘备等)的记忆,他们曾经在战场上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力量。"风流曾赋秣陵诗"则显示了诗人自己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曾在秣陵写下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如今白骨埋青草"一句,描绘出英雄们最终归于尘土,化作白骨,被青草覆盖的情景。这里通过对比当年英勇和今日的安静,表现了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的主题。

"百咏何因尔得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英雄事迹为何能够流传至今的好奇与探究。"百咏"指代诗人对古人的赞美之词,而"何因"则是询问为什么这些故事能够被后世所知晓。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送许耀卿监丞同年赴静江倅四绝

南国春深雁欲回,湘江花浪一帆开。
知君不为骖鸾去,直为渊明五斗来。

(0)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

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
不知新滴堪篘未?
细捣枨虀买鱠鱼,

(0)

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六首

大孝天孚佑,精诚敌可摧。
龙輴迁座至,騩驭及泉回。
永佑千章木,慈宁万寿杯。
古今无此事,绝德诏方来。

(0)

次韵平江韩子师侍郎见寄

自古四愁湘水深,谁将城郭启山林。
有情碧嶂团栾绕,无数朱楼缥缈临。
蚺鼓揭天惊客坐,象鍪航海厌蛮琛。
三千客路长安远,故旧书来直万金。

(0)

次韵知郡安抚元夕赏倅厅红梅

春入林梢一再风,破寒匀染费天工。
虽然媚荡新妆别,只与横斜旧格同。
午枕乍醒铅粉退,晓奁初罢蜡脂融。
後来颜色休论似,夹路漫山取次红。

(0)

次韵朱严州从李徽州乞牡丹三首

佳人绝世堕空谷,破恨解颜春亦来。
莫对溪山话京洛,碧云西北涨黄埃。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