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于民庙貌崇,我来端为谢年丰。
曰旸曰雨皆神力,不止南风与北风。
有德于民庙貌崇,我来端为谢年丰。
曰旸曰雨皆神力,不止南风与北风。
这首诗《善利王庙》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善利王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神灵赐予丰年的感激之心。
首句“有德于民庙貌崇”,描绘了善利王庙因对民众有深厚恩德而显得庄严肃穆,庙宇的崇高形象映射出善利王的高尚品德和伟大功绩。这句诗不仅赞美了庙宇的外观,更强调了庙宇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次句“我来端为谢年丰”,点明了诗人造访善利王庙的目的——为了感谢神灵赐予的丰收之年。这一行为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神灵的虔诚崇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农业丰收的极度渴望和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曰旸曰雨皆神力,不止南风与北风”,进一步阐述了神灵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里将神灵的力量比作能够调控天气的神力,不仅包括晴天(旸)和雨天(雨),还涵盖了风向的变化(南风与北风)。这种描述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也表达了他们对神灵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依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善利王庙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神灵赐予丰年之恩的感激与赞美。它不仅是一首对神灵的颂歌,也是对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观念的体现。
十年不踏江南村,想像梅花劳梦魂。
岂惟捧心笑西子,只恐举步迷东昏。
繁英恍讶群玉府,堕蕊悄愁金谷园。
冰肌自饮晨露白,粉质不浴骊汤温。
我行闽岭喜入眼,皓彩照耀咸池暾。
烟凝云惨更愁绝,积雪欲堆袁安门。
天香国艳世无匹,何用苦死教能言。
吹残楼角真可惜,莫厌秉烛临芳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