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鲲沙傍海居,环流连络势相于。
归来有客休弹铗,举网谁家不得鱼。
渔父鲲沙傍海居,环流连络势相于。
归来有客休弹铗,举网谁家不得鱼。
这首诗描绘了渔父在海边的生活场景,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首句“渔父鲲沙傍海居”,以“渔父”为主角,点明其居住地点在靠近大海的沙滩上,展现了一种贴近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环流连络势相于”,进一步描述了渔父所处环境的广阔与连通性,暗示着大海的无垠与生命的循环不息。
接着,“归来有客休弹铗”,转而写到渔父归家时,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便不再弹奏剑柄上的琴弦,这可能象征着渔父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客人的热情款待。最后,“举网谁家不得鱼”,则以渔父捕鱼为喻,表达了无论哪一家都能有所收获的主题,寓意着生活中的希望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渔父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体现了清末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霜泽与天杳,旁临无限情。
他时散发处,最爱垂虹亭。
飘然平生游,舍我戴吴星。
欲往独不得,都门看扬舲。
到县问疾苦,为予求所经。
当知耕牧地,往往茭蒲青。
三江断其二,洚水何由宁。
微子好古者,此歌尚谁听。
水菽中岁乐,鼎茵暮年悲。
同胸苦零落,会合尚凄其。
况乃梦乖阔,伤怀而赋诗。
诗言道路寒,乃似北征时。
叔兮今安否,季也来何迟。
中夜遂不眠,辗转涕流离。
老我孤主恩,结草以为期。
冀叔善事国,有知无不为。
千里永相望,昧昧我思之,幸唯季优游,岁晚相携持。
於焉可晤语,水木有茅茨。
畹兰伫归憩,绕屋正华滋。
神奸变化久难知,禹鼎由来更不疑。
螭魅合谋非一日,太丘真复社亡迟。
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
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
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钵但僧瓢。
独龙下视皆陈迹,追数齐梁亦未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