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井底流金沙,菖蒲涧畔飞琼霞。
林里时藏蓬岛路,城头半出羽人家。
羽人家住朱明日,却辟此丘为户牖。
邀客常教白鹤迎,烧丹却倩青龙守。
丹池别后依然在,琪树种来皆已大。
海阔全凭一鸟度,天空不遣片云碍。
此丘往时在海中,三山烟雾晴濛濛。
今日丘林带城郭,惟馀海月一片挂长松。
眼见碧水又飞尘,令人却忆扶桑东。
扶桑枯海水竭,仙人缘鬓翻成雪。
赵客梦中啼翠羽,葛公坟上飞黄蝶。
物外之谈诚恍惚,世间何事无消歇。
层城瑶池不足游,我欲乘龙何处求。
纵使千年归一度,不如日饮美酒扬清讴。
珊瑚井底流金沙,菖蒲涧畔飞琼霞。
林里时藏蓬岛路,城头半出羽人家。
羽人家住朱明日,却辟此丘为户牖。
邀客常教白鹤迎,烧丹却倩青龙守。
丹池别后依然在,琪树种来皆已大。
海阔全凭一鸟度,天空不遣片云碍。
此丘往时在海中,三山烟雾晴濛濛。
今日丘林带城郭,惟馀海月一片挂长松。
眼见碧水又飞尘,令人却忆扶桑东。
扶桑枯海水竭,仙人缘鬓翻成雪。
赵客梦中啼翠羽,葛公坟上飞黄蝶。
物外之谈诚恍惚,世间何事无消歇。
层城瑶池不足游,我欲乘龙何处求。
纵使千年归一度,不如日饮美酒扬清讴。
这首《浮丘仙洞歌》由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仙境画卷。诗中以珊瑚井、菖蒲涧、蓬岛路、羽人家等元素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仙洞的神秘与美丽。
首句“珊瑚井底流金沙,菖蒲涧畔飞琼霞”,以珊瑚井和菖蒲涧为背景,金沙与琼霞交织,营造出一种瑰丽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林里时藏蓬岛路,城头半出羽人家”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隐秘与独特,蓬岛之路隐藏于林间,羽人家则半隐于城头,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
“羽人家住朱明日,却辟此丘为户牖”描绘了羽人家的生活环境,居住在朱明之地,开辟丘陵作为门户,体现了仙人的独特生活方式。接着,“邀客常教白鹤迎,烧丹却倩青龙守”两句,通过白鹤的迎接和青龙的守护,展现了仙人生活的祥和与宁静。
“丹池别后依然在,琪树种来皆已大”描述了仙洞中的丹池和琪树,尽管经历了时间的流逝,但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象征着永恒与不变。最后,“海阔全凭一鸟度,天空不遣片云碍”两句,以广阔的海洋和天空为背景,强调了自然界的辽阔与自由。
“此丘往时在海中,三山烟雾晴濛濛。今日丘林带城郭,惟馀海月一片挂长松。”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而“眼见碧水又飞尘,令人却忆扶桑东”则引出了对遥远东方的遐想。
“扶桑枯海水竭,仙人缘鬓翻成雪。赵客梦中啼翠羽,葛公坟上飞黄蝶。”这两句通过扶桑、赵客、葛公等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物外之谈诚恍惚,世间何事无消歇。”表达了对超凡脱俗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最后,“层城瑶池不足游,我欲乘龙何处求。纵使千年归一度,不如日饮美酒扬清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享受。
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美丽的仙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燕卷晴丝,蜂黏落絮,天教绾住闲愁。
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
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
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芳尘满目悠悠。
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从前心事都休。
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
莫思量,杨柳湾西,且棹吟舟。
君不见昌黎翁,南迁益觉文章工。
滑稽戏作毛颖传,陶泓之族称宏农。
又不见东坡翁,生涯寄食破研中。
诋诃龙尾尊凤咮,更誇丹石蒸赤红。
古来文士耽翰墨,十有八九坐此穷。
怪君落笔妙言语,四壁才堪蔽风雨。
几年结柳送奴星,文穷跳梁推不去。
研能穷人君不鄙,尔来谀墓得龙尾。
缇巾十袭不妄观,碑字三缣何足拟。
玉堂视草乃称之,只恐玄文似扬子。
君誇此研文似罗,奈君鹿裘带索何。
我虽忍穷亦好事,尚能搜句为君歌。
呜呼鲁公乞米家食粥,不费银钩写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