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箸垂檐滴渐多,眼花眩目气初和。
功成尺瑞追前赋,喜兆千箱可预歌。
坐看嫩黄滋柳色,遥知新绿涨湖波。
闭门积玉浑消尽,却有儿童整雀罗。
冰箸垂檐滴渐多,眼花眩目气初和。
功成尺瑞追前赋,喜兆千箱可预歌。
坐看嫩黄滋柳色,遥知新绿涨湖波。
闭门积玉浑消尽,却有儿童整雀罗。
这首宋代诗人綦崇礼的《雪晴》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冰箸垂檐滴渐多”,以“冰箸”比喻檐下的冰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融化的情景,冰凌逐渐增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眼花眩目气初和”一句,通过视觉与感官的双重体验,表现了雪后空气清新,光线柔和,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功成尺瑞追前赋,喜兆千箱可预歌。”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雪后的美景比作“尺瑞”,预示着吉祥与丰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喜悦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去诗句的引用与致敬,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坐看嫩黄滋柳色,遥知新绿涨湖波。”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后万物复苏的景象,嫩黄色的柳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远处湖面的绿色也在逐渐增长,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闭门积玉浑消尽,却有儿童整雀罗。”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雪景的短暂与孩子们的欢乐。积雪虽已融化,但孩子们的笑声与游戏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乐趣。整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向往。
倦客心情,况遇著、秋院捣衣时节。
惆怅侧帽垂鞭,凝情伫寥泬。
三间寺、水窗斜闭,一声磬、林香暗结。
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绝。
询开士、杖锡何来,奈师亦、江东旧狂客。
惹起南朝零恨,与疏钟呜咽。
有多少、西窗閒话,对禅床、剪烛低说。
渐渐风弄莲衣,满湖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