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识菌巢陈外史,辟谷几年餐日华。
烧丹每说勾漏令,妙墨能追蔡少霞。
案上阴符书柿叶,床头春瓮酿梅花。
也知别有沧洲趣,临水时时繫钓槎。
我识菌巢陈外史,辟谷几年餐日华。
烧丹每说勾漏令,妙墨能追蔡少霞。
案上阴符书柿叶,床头春瓮酿梅花。
也知别有沧洲趣,临水时时繫钓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炼师陈一山的生活与修行状态,充满了道家哲学的韵味。首句“我识菌巢陈外史”,点出陈一山的身份,他不仅是一位炼师,还与菌巢有所关联,暗示其隐居生活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接着,“辟谷几年餐日华”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陈一山通过辟谷修炼,以日光为食,追求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净化。
“烧丹每说勾漏令,妙墨能追蔡少霞”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陈一山在炼丹术和书法艺术上的造诣,他不仅精通炼丹之法,还能以妙笔追随蔡邕(字少霞)的书法风格,展现出他在不同领域的深厚功底。
“案上阴符书柿叶,床头春瓮酿梅花”则通过具体的物品——阴符书和梅花酒,以及使用的材料——柿叶和梅花,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生活氛围,暗示陈一山的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精神之乐。
最后,“也知别有沧洲趣,临水时时繫钓槎”表达了诗人对陈一山生活的理解和欣赏,认为他不仅在修道之路上有着独特的乐趣,更能在水边垂钓,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乐趣。整首诗通过对陈一山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郁盘鸟道中,忽睹巉岩削。
双耸若天门,神工斧斤凿。
攒刺剑戟横,摩厉成锋锷。
青冥杳无垠,怪雨从空落。
一径折霄光,绝壁尽倒却。
千仞蹙孤危,不敢栖猿玃。
攀跻坂益欹,数武困行脚。
嗤彼铜马馀,持铩倚木阁。
狼窜险一隅,俄就官军缚。
于今走轻车,亭午气颓索。
白日景蔽亏,一步一狞恶。
瞬息度层关,须鬓恐非昨。
大雅久沈沦,老成俱寂寞。
当代仰哲人,此地宗伊洛。
弱冠扬骏声,幽奥穷坟索。
文藻丽班扬,风流迈李郭。
德辉固冲融,高怀复磅礴。
素履难具陈,古人恨不作。
岁晚慕隐沦,散发卧丘壑。
变化叹犹龙,腾骞迅孤鹤。
讵意动华时,未遂颍箕乐。
远谢苏门隈,燕蓟暂栖泊。
山水失主人,孤云将焉托。
遥望子云亭,松花自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