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起枕上,雨势欲拔屋。
蛟龙一夜争,暴涨弥平陆。
喧豗声未停,泛溢势相蹴。
昨来一曲流,今苦倒群渎。
气昏色正黄,意广情亦黩。
因思古滔天,浩汗周林麓。
观水气势奇,感事心魂肃。
雷声起枕上,雨势欲拔屋。
蛟龙一夜争,暴涨弥平陆。
喧豗声未停,泛溢势相蹴。
昨来一曲流,今苦倒群渎。
气昏色正黄,意广情亦黩。
因思古滔天,浩汗周林麓。
观水气势奇,感事心魂肃。
这首清代诗人刘城的《水涨》描绘了夜晚雷雨交加,引发洪水暴涨的场景。首句“雷声起枕上,雨势欲拔屋”以生动的视听效果展现了风雨的猛烈,仿佛连房屋都要被冲走。接下来的诗句“蛟龙一夜争,暴涨弥平陆”运用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洪水如同蛟龙般翻腾,水面迅速升高,几乎填满了原本的陆地。
“喧豗声未停,泛溢势相蹴”进一步渲染了洪水的汹涌澎湃,声音嘈杂不断,水势互相挤压。诗人通过“昨来一曲流,今苦倒群渎”表达了洪水变化之快,昔日的溪流如今已成倒灌众多沟渠的灾难。
“气昏色正黄,意广情亦黩”描绘了洪水泛滥时的浑浊与气势,以及诗人内心的震撼和忧虑。最后两句“因思古滔天,浩汗周林麓”借古喻今,联想到古代滔天洪水的壮观,感慨今日之灾情同样浩大,令人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洪水的威力,同时也寓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建章宫里春风寒,太液水生池面宽。
中人驰奏黄鹄下,龙旗豹尾临池看。
芹香藻暖鹄得意,左右从官呼万岁;须臾传诏宴公卿,驩声如雷动天地。
时平宫省游乐多,黄鹄刷羽涵恩波。
小臣珥笔龙墀下,愿继前朝天马歌。
禁门钟晓,忆君来朝路,初翔鸾鹄。
西府中台推独步,行对金莲宫烛。
蹙绣华鞯,仙葩宝带,看即飞腾速。
人生难料,一尊此地相属。
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
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岁月惊心,功名看镜,短鬓无多绿。
一欢休惜,与君同醉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