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驯鸥园留别仲昭·其二》
《过驯鸥园留别仲昭·其二》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仲昭洵令子,温粹含清英。

珵美不自襮,澄观瞭八瀛。

昨从上京归,墓田亦已营。

掇拾补先稿,梦寐通精诚。

就我来吴门,并载送以行。

不期欻至此,编摩共一檠。

有弟舞勺年,皎然神宇清。

继述信匪易,世难需坚贞。

吾衰剩青眼,江海无涯情。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过驯鸥园留别仲昭(其二)》。诗中描绘了与友人仲昭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子品德的赞赏。

首句“仲昭洵令子,温粹含清英”赞美了仲昭之子的优秀品质,形容他性格温和、纯真,如同清澈的宝石一般。接着“珵美不自襮,澄观瞭八瀛”进一步比喻其子的美德如同珍贵的玉石,无需刻意炫耀,其内在的光芒自然照耀四方。

“昨从上京归,墓田亦已营”描述了仲昭从京城归来后,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墓地进行规划,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深思熟虑。接下来“掇拾补先稿,梦寐通精诚”表明仲昭在整理过去的文稿,通过梦境传达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先辈精神的传承。

“就我来吴门,并载送以行”表达了诗人与仲昭的相聚与离别,以及对仲昭即将启程的送别之情。“不期欻至此,编摩共一檠”则说明这次相聚虽非预期,但共同的学术探讨和交流让彼此受益匪浅。

最后,“有弟舞勺年,皎然神宇清”赞美了仲昭之子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展现出清晰而纯净的精神世界。“继述信匪易,世难需坚贞”强调了继承家族传统并非易事,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吾衰剩青眼,江海无涯情”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对友情的珍视如同江海般广阔无垠。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及其子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学问的热爱,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百字令.赋千叶水仙

玉台金盏,争似他、俨若莲花千叶。

真个蓬莱弱水客,道骨仙风相接。

翠带春烟,丰容秋月,欲语分明歇。

撩人冷艳,小窗苦雨时节。

谩说淡扫娥眉,清风姑射,透体肤如雪。

照水盈盈韵静悄,时喷暗香不绝。

一片寒沙,几拳怪石,独立休悽切。

梅花常伴,李桃莫与交涉。

(0)

八节长欢.阎光禄梅公邀赏园亭

京国名园,独无金碧,倍觉高超。

峰回蟠曲涧,岭断接飞桥。

亭台随意点空翠,借黛色、图画山腰。

绣藓苍苔满地,红树飘飖。霞光掩映如潮。

酣饮处、纱窗月挂松梢。

好景欲移情,又况是、玉人何处吹箫。

诗魔发,随笔写、占断风骚。

从今后、梨花飞雪,频来不用相招。

(0)

女冠子.堕钗

朱鸟飞到。正向越娥窗照。

晓妆酣,染翠仍松髻,裁红更堕簪。

却愁瑶股折,斜挂袜罗尖。羞遣傍人拾,玉纤纤。

(0)

望江南.燕台中秋追次旧游漫成九首·其一

中秋节,记得在昭阳。

万顷水烟涵月影,孤村灯火照秋光。犹侍两高堂。

(0)

殢人娇.春风

袅袅停停,细细游丝一缕。是淡荡、微风潜度。

穿帘入幕,又何曾暂住。轻薄甚、乍暖乍寒家数。

雁影斜时,烟光断处。摇漾得、春情如许。

送来短笛,曲里残阳暮。偏好梦、吹不到江南去。

(0)

宝珠洞

趁凉寻胜赏,快霁畅崇情。

行意遵山径,游睎倚榭楹。

淙泉含古味,谡籁带秋声。

豁达烟霄上,凭陵万象呈。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