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二月春初动,春水自上鹅洲来。
一双白鸟掠水去,无数好山当面开。
渔樵老去生事薄,笳鼓时闻驿使催。
何日升平弃樗散,扁舟应傍钓鱼台。
桐江二月春初动,春水自上鹅洲来。
一双白鸟掠水去,无数好山当面开。
渔樵老去生事薄,笳鼓时闻驿使催。
何日升平弃樗散,扁舟应傍钓鱼台。
这首诗描绘了桐江二月春景的生动画面,洋溢着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首句“桐江二月春初动”,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时节变换的微妙,桐江在春天的初醒中展现出勃勃生机。接着,“春水自上鹅洲来”一句,以春水的流动为线索,引出鹅洲这一特定地点,赋予画面以动态感和空间感。
“一双白鸟掠水去,无数好山当面开”两句,通过白鸟的飞翔和群山的展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白鸟的轻盈与山峦的壮丽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壮阔的向往。
后半部分转向对社会生活的描写。“渔樵老去生事薄,笳鼓时闻驿使催”两句,描绘了渔人和樵夫在岁月流逝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偶尔传来的驿使声,既有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感慨,也隐含着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思考。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去宁静生活的怀念,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最后,“何日升平弃樗散,扁舟应傍钓鱼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在太平盛世中远离尘嚣,过着隐逸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追求,既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桐江春日的美丽景色,以及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诗意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