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下看新晴,听得阳关第四声。
千树梅花满地雪,也应难比使君清。
琅琊台下看新晴,听得阳关第四声。
千树梅花满地雪,也应难比使君清。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场景与情感,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的赞美。首句“琅琊台下看新晴”,点明地点与天气,琅琊台作为送别之地,新晴则预示着清新的氛围,为离别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接着“听得阳关第四声”,引用了《阳关三叠》的典故,这是古代送别时常用的曲子,第四声可能指的是最后一次演奏,暗示着离别的最终时刻已经到来,情感更为浓烈。
“千树梅花满地雪”一句,以梅花满地雪的景象来比喻友人的高尚品格,梅花在严冬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满地雪则营造出一种洁白无瑕的意境,暗喻友人品格的高洁。最后,“也应难比使君清”直接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赞美,认为友人的清高难以被其他事物所比拟,是对友人高尚品质的高度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品格的崇高敬意,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和人格美的深刻体悟。
金盘夜贮云表露,椒花晓滴山间雨。
一涓不用鸭绿波,双清酿出鹅黄乳。
老妻知我憎官壶,还家小槽压真珠。
江西檐取来西湖,遣我醉倒不要扶。
更携数尊往淮上,要夸亲旧尝家酿。
秪堪独酌不堪分,老夫犹要入修门。
晓雨捣珠屑,吹作空中尘。
拂水无落晕,映峦有遮痕。
承华两端尹,嘉招出城闉。
一尊浇云师,借风开昼昏。
诸鬟忽脱鬟,孤镜亦卷裀。
西湖翳复皎,南山洗如新。
舍舟步柳堤,曳杖啄松门。
乃是小上林,亦有虎守阍。
桂落剩金粟,蓉妆浓绣屏。
高堂竹梢上,幽榭荷叶滨。
群仙此小憩,呼酒领一欣。
秋花隔水笑,笑我随纱巾。
更酬不知筹,互嘲还作春。
行乐戒多取,况复仄羲轮。
归发兀颓玉,那知醉与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