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畔银涛冷。看洛水、惊鸿留影。
千岩万壑雪飞来,正潭上、珠流玉迸。
铅华净洗余娇晕。只约略、远山难认。
横波无奈使人愁,却飏下、一天风韵。
桃花溪畔银涛冷。看洛水、惊鸿留影。
千岩万壑雪飞来,正潭上、珠流玉迸。
铅华净洗余娇晕。只约略、远山难认。
横波无奈使人愁,却飏下、一天风韵。
这首词描绘了青龙潭边的一幅生动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融之美。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青龙潭的景色与夷女裸泳的场景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充满诗意的氛围。
“桃花溪畔银涛冷”,开篇即以桃花溪的冷冽银涛为背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环境,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看洛水、惊鸿留影”一句,通过“惊鸿”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中倒映的美丽身影,仿佛是洛神在水中留下的一抹轻盈,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美感。
“千岩万壑雪飞来,正潭上、珠流玉迸”,进一步描绘了青龙潭周围的壮丽景象,千岩万壑间雪花纷飞,与潭面上的珠玉溅起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又赋予了画面以灵动之感。
“铅华净洗余娇晕”,这一句则转而聚焦于人物,通过“铅华净洗”这一比喻,暗示了夷女裸泳时的纯净与自然之美,余下的则是娇羞之色,展现出一种含蓄而迷人的风情。
“只约略、远山难认”,描绘了夷女在水中游泳时,远处的山峦变得模糊不清,仿佛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最后,“横波无奈使人愁,却飏下、一天风韵”,通过夷女的眼神(“横波”)表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可能是对某种难以言喻的思绪或情感的流露。而“却飏下、一天风韵”则以“一天风韵”收尾,不仅总结了整个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夷女裸泳所带来的一种超脱世俗的风雅与韵味。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青龙潭边夷女裸泳的场景,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壮美与和谐,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诸母各明达,今惟罗母存。
亲见事大母,辛劳世所难。
卧起必扶掖,动作必周旋。
寒燠必早觉,饥饱必先关。
顷刻不可离,母女如一身。
母食女乃馂,母寝女乃眠。
床有被与褥,厨有粥与饘。
一一女手治,否则母不安。
母病不知苦,惟觉女益艰;
母愈不知乐,惟见女转欢。
母活女手中,如是凡数年。
既寡行愈高,教女兼抚孙。
深入德育理,默化若有神。
蠢者失其昧,顽者弃其嚚。
不煦彼自柔,不怒彼自驯。
迁善竞自媚,改过且不悭。
日迁于上流,孰知所由然。
前年自济南,奉迎来海滨。
家人未闻道,朝夕使相亲。
上下知敬爱,莫能窥其端。
今年忽思归,有庐依为山。
山兜连巷尾,儿时所往还。
往事不可思,思之在目前。
诸母与吾舅,谁言谢人间。
吾母行第四,厌世早生天。
或言胥似母,此事谁知焉。
作书启罗母,秋风幸回船。
随遇傥可安,聊欲营一椽。
细询吾母事,书之为长篇。
当令天壤间,矜式诸母贤。
《从母罗母诗》【清·郑孝胥】诸母各明达,今惟罗母存。亲见事大母,辛劳世所难。卧起必扶掖,动作必周旋。寒燠必早觉,饥饱必先关。顷刻不可离,母女如一身。母食女乃馂,母寝女乃眠。床有被与褥,厨有粥与饘。一一女手治,否则母不安。母病不知苦,惟觉女益艰;母愈不知乐,惟见女转欢。母活女手中,如是凡数年。既寡行愈高,教女兼抚孙。深入德育理,默化若有神。蠢者失其昧,顽者弃其嚚。不煦彼自柔,不怒彼自驯。迁善竞自媚,改过且不悭。日迁于上流,孰知所由然。前年自济南,奉迎来海滨。家人未闻道,朝夕使相亲。上下知敬爱,莫能窥其端。今年忽思归,有庐依为山。山兜连巷尾,儿时所往还。往事不可思,思之在目前。诸母与吾舅,谁言谢人间。吾母行第四,厌世早生天。或言胥似母,此事谁知焉。作书启罗母,秋风幸回船。随遇傥可安,聊欲营一椽。细询吾母事,书之为长篇。当令天壤间,矜式诸母贤。
https://shici.929r.com/shici/W4jAR.html
妄人轻召兵,败绩坐不教。
十年未可复,士气太凋耗。
此军何所用,身手好年少。
谁能结以恩,汤火岂难蹈?
悽伤就步伐,悲愤入腾趠。
庶几哀者徒,免为敌人笑。
尚书气不馁,勍略被将校。
胡为致词客,戎幕议增灶。
何当出短歌,传诵遍营哨。
居然怀国耻,收取毛锥效。
角声尚盈耳,旗影山椒绕。
水落舟更迟,横江怜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