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徵儒首石渠,圜桥复听五经师。
图形麟阁谁方美,纪绩云台曷避私。
款塞单于安足异,受经奴子岂非奇。
宣帝自宣终杂霸,明帝之明那可訾。
数封屡见钟离意,虚誉何劳謟子嗤。
永平建武真堂搆,东汉炎炎又一时。
甘露徵儒首石渠,圜桥复听五经师。
图形麟阁谁方美,纪绩云台曷避私。
款塞单于安足异,受经奴子岂非奇。
宣帝自宣终杂霸,明帝之明那可訾。
数封屡见钟离意,虚誉何劳謟子嗤。
永平建武真堂搆,东汉炎炎又一时。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题为《明帝》,通过对明帝在位期间的政绩与历史地位的评价,展现了其治国理念与功绩。
首句“甘露徵儒首石渠”,描绘了明帝广纳贤才,重视教育的情景。石渠,古代官署名,这里象征着教育与学术的中心。甘露,比喻天降恩泽,此处暗指明帝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与接纳。
“圜桥复听五经师”进一步强调了明帝对于儒家经典的重视,圜桥可能是指听讲的场所,五经师则是指精通儒家经典的大师。这表明明帝不仅亲自聆听,还邀请了多位学者进行教学,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接下来的“图形麟阁谁方美,纪绩云台曷避私”两句,通过对比麟阁(古代帝王表彰功臣的场所)和云台(表彰文臣的场所),表达了对明帝功绩的认可,同时也暗示了他公正无私的品质。
“款塞单于安足异,受经奴子岂非奇”则赞扬了明帝处理边疆事务的智慧与勇气。款塞,即安抚边境,单于是匈奴的首领,这里指明帝成功地与北方民族建立了和平关系。受经奴子,可能是指明帝接受并传播儒家经典给少数民族,这种做法在当时是相当罕见且具有开创性的。
“宣帝自宣终杂霸,明帝之明那可訾”将明帝与宣帝进行了比较,指出明帝的明君之德不仅体现在对内治国上,也体现在对外政策的明智上,与宣帝的治国风格形成对比。
“数封屡见钟离意,虚誉何劳謟子嗤”提到明帝多次封赏大臣,如钟离意,显示了他奖掖贤能的胸怀。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不应过分夸大或贬低某人的声誉,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最后,“永平建武真堂搆,东汉炎炎又一时”总结了明帝在位期间的成就,以及他的统治对东汉时期的影响,强调了明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明帝在政治、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的贡献进行赞美,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明君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评价。